郟縣茨芭鎮茨芭村的羊肚菌產業園區內,一排排溫室大棚矗立,大棚內溫暖濕潤春意盎然。
“這個大棚占地0.9畝,每年可產鮮羊肚菌400~500公斤。羊肚菌在3月底就能收完,收完后棚里還能種西瓜、蔬菜等。除去成本,正常年份一個大棚凈利潤能達5萬元以上。”茨芭村黨支部書記李許鋒說。
去年11月,該鎮整合10個脫貧村的項目資金300萬元,在茨芭村西流轉土地163畝,建設131個溫室大棚,發展羊肚菌種植業,決心為全鎮鄉村振興闖出一條新路。
“發展大棚羊肚菌產業,不僅能使承包戶受益,而且能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增收,還能增加村集體收入,可謂一舉三得。”茨芭鎮黨委副書記王子奇說。
王子奇算了一筆賬:一個大棚的人工費用在6000元左右,也就是說,整個園區每年能夠為當地群眾帶來近80萬元的勞務收入。同時通過出租大棚,村集體每年還能增加收益25萬余元。
近年來,茨芭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經濟,先后建設了蘇墳村現代農業產業園、鋒瑞農業產業園、明星雪桃園等34家農業產業園,種植林果蔬菜近萬畝。與此同時,在干河村建設了一個占地600余畝的苜蓿草產業基地,在尖山、鐵爐、空山洞等村建設花椒產業基地,種植花椒2200余畝。
“下一步,我們要把發展特色產業園區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縱深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努力構建‘東部林果蔬菜、西部養殖藥材、南部商貿居住、北部建材旅游’的發展格局,走一條有茨芭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王子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