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張掖市甘州區,一排排日光溫室鱗次櫛比,一個個村莊錯落有致,一條條村道干凈整潔,廣袤的甘州大地孕育出勃勃生機。
特色產業讓村民變富
走進甘州區黨寨鎮陳寨村現代農業產業園,育苗大棚內熱火朝天。
“現在育上辣椒苗,兩個月后供應給周邊鄉鎮,一年能收獲三茬。種菜,讓陳寨村的鄉親們過上了富裕的日子,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2.1萬元。”陳寨村黨總支書記李永旭說。
李永旭介紹,剛開始種菜時,村民都持觀望態度,為了鼓勵農戶大膽嘗試,當年,陳寨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建了30座高標準智能日光溫室,凈利潤達60多萬元,實現了當年修建當年見效益。看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村民發展設施蔬菜產業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目前,全村的600多戶村民,有400多戶參與了設施蔬菜產業,最多的一戶建了13個棚。
截至2021年底,陳寨村全村累計建成“甘州模式”高標準智能日光溫室672座、果蔬采摘園1處、連體鋼架大棚23萬平方米、帶棉被鋼架大棚36萬平方米和高標準育苗中心、1萬噸恒溫保鮮庫、果蔬包裝廠、蔬菜交易市場各1座。新建甘州區現代農業展示中心,引進寧夏中衛、山東壽光等先進種植技術和果蔬新品種,形成科學育苗、綠色定植、分揀包裝、冷鏈物流、訂單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打造集試驗推廣田、種苗加工廠、蔬菜主產區、四季采摘園、物流集散地、智慧農業展示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近年來,在各項利好政策的帶動下,甘州區農民支持和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甘州區共拆除老舊房屋4484院,騰退土地2242畝,新建日光溫室860座,鋼屋架大棚5260座,真正實現了“土地變活”“保障變強”“農村變美”“資源變現”“農民變富”。
區位優勢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正月十五剛過,位于甘州區甘浚鎮速展村的孫家大院顧客爆滿。切肉、炒菜、裝盤……老板孫金成忙得不亦樂乎。
甘浚鎮速展村距丹霞地質公園7公里,是張肅公路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帶節點村之一,也是通往丹霞地質公園的必經之地。
2019年,甘州區規劃建設特色街區,速展村從破破爛爛的居民點變成親近自然、多彩宜人的游覽體驗觀光特色街區。今年25歲的孫金成是甘浚鎮速展村村民,高中畢業后,孫金成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2019年,看到家鄉的新變化,孫金成辭職回家,走上了返鄉創業路,在自家的兩層民宿內做起了生意。
經過兩年的摸索鍛煉,孫金成不僅做得一手地道可口的農家菜,還將自家的民宿掛在了網絡上,手機一響,輕輕點擊屏幕,一單生意便做成了。
“到旅游旺季,我們的民宿需要提前幾天預約。”孫金成說,每年從5月份開始,每天都有人預約消費。
據速展村黨支部書記王鑫介紹,近年村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陸續回鄉創業,全村已有54戶村民發展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飯。
“只有民宿和餐飲還不夠,要想留住人,還得搞些‘新鮮玩意兒’。”王鑫口中的“新鮮玩意兒”就是特色蔬菜瓜果采摘園。
2019年,甘浚鎮速展村依托丹霞旅游大景區區位優勢和已建成的速展特色街區,成立甘州區速展特色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吸引村民100多戶,流轉農戶土地300多畝,建成160畝本土雜果采摘園和238座高標準智能日光溫室大棚。探索“南果北種”,引入青棗、木瓜、佛手、檸檬、百香果、水蜜桃、無花果、火龍果、羊肚菌等南方瓜果蔬菜,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電商賦能鄉村振興
近期,一場場“彩虹飛揚”青年電商直播營銷大賽在甘州區熱播。
“我們烏江鎮的虹鱒魚、金鱒魚被譽為‘水中人參’,喝的是天然泉水,肉質鮮美細膩……”烏江鎮干部李小燕通過直播推介本鄉的特色農特產品。
2月16日,張掖市甘州區烏江鎮水云鄉畔共享農莊彩虹飛揚青年電商大賽現場,青年電商主播們正在鉚足了勁為烏江鎮的農產品“吆喝”。
不到兩小時,烏江鎮農產品微店交易平臺上顯示,已有54人交易。
“鎮上已經開通了農產品微店交易平臺,我們會定期進行直播帶貨,把我們的好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烏江鎮黨委副書記王濤介紹。
同樣,在甘州區長安鎮舉行的“直播賦能鄉村振興”直播營銷技能大賽上,20名參賽選手在直播中,積極與粉絲互動,有的介紹甘肅前進牧業的奶質產品,有的介紹蔬菜、瓜果等特色農產品。
26歲返鄉青年王蘭成為當天的帶貨高手,當天共賣出了35單前進牛奶和特色瓜果。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為補齊短板,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甘州區通過以賽代培、以賽促評的方式,挖掘、孵化和培養一批優秀本土電商人才,使電子商務充分融合運用到鄉村產業振興各領域,發揮網絡聚集規模化效應,延長產業鏈,縮短供應鏈,提高本土優質資源和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實現以人才鏈支撐產業鏈,以數字經濟助推農業產業發展,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