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靜海區水稻種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西翟莊鎮民強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650畝水稻播種工作已經進入尾聲。今年,合作社采用“稻蟹混養”的模式代替傳統單一種植模式,向土地的深度和廣度要效益,最大限度發揮土地的增收空間。
在民強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的水稻田里,3臺插秧機來回穿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秧苗被整齊的碼放在機器上,不一會兒,便隨著傳送帶插入水田,遠遠望去一幅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西翟莊鎮順民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萬軍說:“去年我們種植了130畝金稻919水稻,每畝產量600多公斤,收益比種玉米、小麥要高不少,都給老百姓分了。”
在總結去年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合作社將今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650畝,并從水位、施肥、后期管理等方面全部實施精細化管理,從而保證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去年種植經驗不足,插秧采取人工+機械的形式,費用比較高,今年采用全程機械化,投入資金比去年降低了30%到40%左右,省了不少。”徐萬軍說道。
不僅如此,聽說“稻蟹混養”的模式不僅能提升水稻品質,還能多一部分收入,徐萬軍今年便訂購了一批蟹苗投放在稻田里。這樣一來,水稻不僅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河蟹還能把稻田里的雜草、害蟲吃掉,排出的糞便又能成為水稻的肥料,從而形成了一個綠色循環的生態種養模式。
近年來,靜海區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把優質特色水稻種植作為開啟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引導農戶在傳統水稻種植的基礎上,拓寬增收途徑,進一步提升農戶發展農業產業致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