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記者從來賓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市全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全面“增點擴面、提質升級”,以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為載體,吸引貧困群眾加入,以多種形式反哺貧困群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來賓市共有各級示范區421個,其中自治區級6個,全市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4.65%,受益貧困戶超過7.34萬戶。
“培樹一批樣板、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方百姓。”來賓市扶貧辦副主任管志斌介紹,去年,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掛牌,這是廣西首個市級國家農業產業園,夯實了精準扶貧的基礎。
糖業是來賓市的支柱產業之一。該市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輻射帶動,使興賓區實現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規模全國第一,糖料蔗品質(產糖率)和產量全國第一,糖業循環經濟及全產業鏈綜合利用水平全國第一,是國家優選劃定的確保國家糖業安全戰略的糖料蔗生產基地。
除了發揮“國字號”產業園技術研究、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全域農業產業升級提質的作用,來賓市還注重引導鄉、村一級農業示范基地,發展當地特色農業,推動精準脫貧。
六月初夏,各地烈日炎炎。地處大瑤山深處的瑤族村寨,厚衣棉被卻是當地群眾的“度夏必備”。這種得天獨厚的生態氣候為當地發展紅茶、生姜、靈芝等特色農業提供有利條件。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青山村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一派繁忙景象。貧困戶余保財告訴記者:“5-6月正是生姜種植的季節。我家的姜田用的是示范區優質姜苗,農技人員經常到我家傳授技術,畝產500多公斤,可收入7000元”。據了解,去年六巷鄉生姜總產量100多萬公斤,收入1000多萬元。
這種示范基地輻射帶動,貧困戶自主加入的模式如今在金秀遍地開花,縣委副書記歐樹和認為:“讓貧困群眾在示范農業中得到收益、看到希望,促進貧困戶自主經營,更有利于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據介紹,金秀今年將打造10萬畝瑤藥產業,免費為貧困群眾育苗,傳授技術,讓貧困戶變“小老板”,推動“造血”式扶貧上新臺階。
去年,武宣香水檸檬及加工產品搭上了開往粵港澳大灣區的“直通車”,在2019年粵桂扶貧協作產銷會上受到客商青睞,今年300多萬元的訂單被搶購一空。在該縣二塘鎮宸濤香水檸檬種植示范園打工的貧困戶覃賓華說:“示范園租了我家的地,又讓我入股獲得分紅,還讓我在此打工掙錢,3份收入加起來足夠脫貧了。”今年以來,武宣大力推進農業示范區經營組織化、生產標準化、要素集成化、特色產業化,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加快帶動拓展區、輻射區農業發展,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我們采取的是‘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進行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收購,做好品控打造品牌。”望著正在裝車外銷的產品,武宣縣三里鎮賴村胭脂李產業基地合作社理事長賴偉煉對帶富群眾信心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