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譽為“中國油菜花?!钡闹貞c市潼南區,32.2萬畝油菜正迎來生長黃金期。隨著兩臺植保無人機在崇龕鎮古泥村油菜基地上空劃出優美弧線,標志著全區油菜春管進入智能化作業新階段。作為全市最大的油菜生產基地,潼南今年創新采用“一促四防”智慧農業技術,通過科技賦能實現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一促四防”技術體系由重慶市農科院專家團隊與潼南農技部門聯合研發,通過精準配比氮磷鉀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殺菌劑和新型殺蟲劑,構建起“營養供給+病害防控+抗逆調節”三位一體的綜合管護方案。該技術突破傳統單元素補充模式,運用大數據分析確定最佳噴施時期和配比,使油菜抗倒伏能力提升20%,菌核病防治效果達92%以上。
在古泥村千畝示范基地,種植大戶騰云展示了智能農業系統的實時監控畫面:“通過田間傳感器,我們能精準掌握每塊地的溫濕度、病蟲害發生情況。無人機搭載的多光譜相機每小時可掃描300畝農田,生成的數字地圖能指導藥劑精準投放?!边@種“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智慧農業模式,使農藥使用量減少35%,作業效率提升8倍。
為確保技術落地,潼南區構建起“三級農技服務體系”。區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組建由12名研究員領銜的專家團隊,開發“潼南智慧農業”APP,提供病蟲害識別、施肥建議等12項智能服務。鎮街農技站建立“田間課堂”,通過VR設備模擬病蟲害診斷過程。村級示范戶則成為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的紐帶,帶動周邊農戶采用新技術。
在品種改良方面,潼南今年全面推廣自主選育的“慶油8號”等雙低三高品種。這些品種含油量達48%,比傳統品種提高5個百分點,蛋白質含量增加12%,每畝可增收菜籽50公斤。配合一體化精量直播技術,實現播種量減少40%,畝均節本150元。
“我們正在建設油菜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眳^農業農村委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整合氣象監測、土壤墑情、作物生長等18類數據,運用AI算法預測產量和市場行情。目前已實現從種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溯源,產品溢價達15%。
隨著“一促四防”技術全面鋪開,潼南油菜生產正邁向更高臺階。據測算,今年全區油菜預計總產量將突破4.5萬噸,實現產值1.8億元。通過“油菜+旅游”融合發展,崇龕鎮已開發出菜籽油手工皂、油菜花粉含片等12類深加工產品,農旅綜合收入超5億元。
從傳統農耕到智慧農業,潼南的創新實踐為現代糧油產業發展提供了生動范例。隨著農業科技不斷賦能,這片古老的油菜花海正綻放出新時代的智慧光芒。(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佳星 鄧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