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常德市鼎城區牛鼻灘鎮周家村“灃油2118”油菜種植示范片傳出喜訊:經測產專家組現場測定,該示范片機械分段收獲畝產達274.37公斤。這是湖南大田油菜種植畝產首次突破270公斤。
測產專家組專家宣布測產結果后,種植戶姚和平將測產數據緊緊握在手中,欣喜表示:“我種了30多年油菜,第一次收獲這么高的產量。”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相關負責人證實,之前湖南油菜最高畝產只有210公斤,此次274.37公斤的畝產刷新了湖南油菜畝產新紀錄。
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莓介紹,提高油菜產量既需要好品種,也要好技術。去年,姚和平選擇了省農科院2023年育成的高產高油雜交油菜新品種“灃油2118”。該品種植株粗壯、抗倒伏性強、結籽率高。在種植技術上,姚和平經常向省農科院技術人員請教,搶在去年9月底前適時早播,利用深翻耕、適度密植、菌核病防控等技術使油菜茁壯成長。今年春季湖南少雨、氣溫變化幅度小,也給油菜豐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湖南是油菜種植大省,卻是全國大宗油料作物提單產的‘洼地’。”測產專家組專家、農業農村部油菜專家指導組副組長張學昆教授介紹,在油菜高產地區,這一畝產不算突出,但對于湖南來說,274.37公斤的畝產卻是歷史性突破。
張學昆解釋,油菜是怕水作物,湖南受多雨氣候和山丘地形等因素影響,油菜產量一直上不來。因此,湖南此次畝產大幅提升意義重大,為全省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奠定了基礎。
湖南的冬閑田尤其適合種植油菜。近年來,湖南大力推廣“稻油”輪作,去年湖南油菜種植面積達2255萬畝,居全國首位,產量居全國第三位。(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奉永成 胡盼盼 通訊員 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