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耕時節的到來,河北省唐山市農業農村局搶抓春季農業生產有利時機,積極組織專題培訓,拓寬鹽堿地綜合利用模式。3月1日與4日分別在樂亭縣和曹妃甸區組織了兩場“豌豆-水稻”種植技術培訓班,參加培訓的人員主要有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種植業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此次培訓班旨在充分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進一步提高農田利用率,幫助農民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增加農民收入。
本次培訓,邀請了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何廣生博士、唐山市農科院研究員、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唐山綜合試驗站站長劉振興、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省產業技術體系水稻試驗站成員韓曉清老師授課,通過圖文并茂的展示,生動有趣的為在場的農民朋友們詳細講解了豌豆-水稻種植技術,讓農民朋友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壤改良、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內容。
2023年,唐山市開展了豆稻輪作技術模式研究,并在樂亭縣古河原種場進行了品種耐鹽試驗,取得初步成效。本次培訓班的成功舉辦,農民朋友們不僅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還深刻認識到了鹽堿地改造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們紛紛表示,將會把所學的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實際中,努力提升鹽堿地糧食產量,從而增加收入。
參加現場培訓的各經營主體負責人表示,“豆稻輪作模式是一種新型種植模式,從原來每年一茬稻田種植變為上茬豆類下茬稻谷的兩茬輪作,提高了糧食產量,可增加糧食作物復種指數,同時豆科植物根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夠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孔隙間距和粘結性,從而提高保墑能力和通氣性,對下茬水稻種植有益。同時豆稻輪作,可改善稻田生態環境和田間小氣候,有利于病蟲害的防治,減少農藥使用,利于水稻綠色生產。以后會多采用豆稻輪作模式種植,它可以增加一季豆類的收入,為合作社增產增收,為老百姓多創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