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把發展特色果蔬產業作為強村富民新的突破口,積極探索設施農業優質、高效、生態的特色發展新模式,走出一條現代農業助力鄉村發展的振興之路。
水培芹菜、水培韭菜、紫色花椰菜、紫霞蘿卜等這些不常見的蔬菜,最近,在本區各鎮大棚里陸續進入采收期,這些高收益的特色品種,吸引市民前來采摘,提升了土地的產出效益。
巨各莊鎮前焦家塢村種植戶池占亮向記者介紹道,“我們大棚除了種些傳統蔬菜以外,還種植了一些特種蔬菜,如彩椒、水果黃瓜、香蕉西葫蘆這些新品種,這些品種周期短,價格比較高,一個大棚比往年要多增收2萬多元,果實成熟以后,經常有人打電話來訂購,一點兒都不愁賣?!?nbsp;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也不只是單純的口感需求。獨特、優良、營養、健康的綠色食品越來越獲得大眾的青睞,這也悄然打開了特色蔬菜的市場。
近年來,本區在不斷發展西紅柿產業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原味一號品種,并在全區推廣,形成了規?;N植,打造了密云獨具特色的西紅柿品牌。同時引進“京采六號、漢姆九號”等優秀品種,豐富西紅柿種類,形成“紅、黃、綠、黑”多彩的產業發展格局。本區還巧打時間差,在“大棚經濟”上做足果品產業文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種植周期短、產量高的草莓、火龍果、櫻桃、大桃、藍莓等特色水果,并在項目建設、技術支持上精準發力,探索不同種植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業品牌。
據尖巖村北京必達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彪介紹,今年是第五個年頭種西紅柿,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每天產出約七八百斤,15個大棚年產值150萬左右,每年逐步遞增。
巨各莊鎮后焦家塢村采摘園負責人齊曉慶向記者說道,“這幾年特色果蔬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在此基礎上,種植了火龍果、黃瓜,長勢都很不錯,顆粒比較大、顏色也特別好,行情也特別好,再過一個月左右將迎來盛果期,一個棚產值大概在5到6萬之間?!?nbsp;
從傳統農業到如今的多元化發展,設施農業已成為本區農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加速器,一座座現代化溫室大棚,撐起了產業振興的新希望,鼓足了農民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