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寒潮來襲,為農業生產帶來了挑戰。為保證市民的“菜籃子”供應穩定,上海市各生產基地啟用多種科學措施,積極御寒,助力大棚果蔬等農作物穩產越冬,全力守護好群眾的“菜籃子”。
高標準大棚
溫度穩定性能佳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奉賢區莊行鎮的上海綠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只見工作人員正在一處露地種植的塔菜田鋪設尼龍薄膜,“這些露地種植的塔菜剛種下去一個月不到,所以我們通過搭拱棚和鋪設薄膜的方式加強保溫措施,把塔菜受寒潮影響的損失降到最小。”合作社負責人殷春煜告訴記者,“白天太陽出來的時候,再把膜布打開,讓蔬菜通通風、接受光照,這樣也有利于生長。”
“合作社絕大部分的蔬菜都種植在大棚內,只要不是零下10℃以下的極端低溫,那寒潮的影響就非常有限。”殷春煜表示,基地使用的高標準溫室大棚有較高的保暖性能,只要放下外側的卷簾,就能維持室內溫度穩定,讓蔬菜不受低溫天氣影響。而部分還未成熟的蔬菜,工作人員會在地里鋪設無紡布進行保溫,“一般的綠葉菜,像青菜、雞毛菜等,受一次寒反而更好,許多消費者更喜歡綠葉菜受寒之后的甜糯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幾處大棚內,合作社種植的生菜新品種“浩農1號”和“滬芊”長勢喜人。據了解,這一生菜品種是合作社從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引進的新品種,其中“浩農1號”長勢強、產量高,炒熟后也不失綠;“滬芊”顏色淺綠色,株型美觀,口感脆甜,都深受消費者喜愛,實現了生菜商業品種的國產化替代。“目前這一批生菜還在生長初期,比較嬌嫩,所以如果夜間溫度太低,我們還會采用加蓋無紡布或者棉布的方式進行保溫,減少低溫帶來的影響。”
加蓋二道棚膜
確保苗種順利過冬
在位于金山區朱涇鎮的上海禾希果樹專業合作社,農戶們正忙著加裝綁棚繩,為一個個大棚加蓋二層棚膜,加蓋后的大棚被裹得嚴嚴實實,溫度能達到25℃左右,大棚里一叢叢綠油油的西紅柿苗長勢喜人。
“天氣預報說要一下子降到零下,所以我們提前對大棚進行二層膜的防寒保暖。”合作社負責人衛亮介紹,目前大棚內種植了20多畝西紅柿苗,正處于定植階段,西紅柿喜溫不耐寒,如果溫度低于5℃,果苗會受到凍害,影響生長,加蓋了二層膜,棚內就能保持在合適的溫度,確保西紅柿的正常生長。
寒潮來襲前,在慧農村的育苗基地的多種保溫措施已準備就緒。除了加蓋二道棚膜,工作人員還加速在苗床上固定支架、加蓋保溫被,以及壓實苗床兩側縫隙,最大程度避免苗種遭受低溫凍害。
據介紹,目前基地共種植了西紅柿、辣椒、生菜、有機花菜等30多個品種的種苗近200多萬株,有的處于出苗期、有的正值生長期,其中,西紅柿、辣椒類苗種相對沒那么耐寒,工作人員已經在育苗大棚內安裝了LED植物補光燈,一旦棚內溫度低于種苗適宜溫度,隨時進行補光。
“大棚內安裝有實時溫度監控系統,只要我們手機端收到低溫預警,就會立刻啟動應急保障措施,同步啟用暖風袋、加溫線、補光燈等保溫設備,讓棚內溫度嚴格控制在15—25℃,確保苗種順利過冬”。育苗基地負責人王春濤說。
加強應急值守
及時組織采收
為有效應對寒潮影響,青浦區農業農村委多措并舉確保蔬菜生產安全和穩定供應。強化設施加固,確保保暖到位,及時做好采收,保障市場供應。截至12月15日,共加固蔬菜大棚2391畝,覆膜保暖681畝,搶收蔬菜183畝。
同時,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抗寒能力,及時清溝理渠,確保排水通暢,降漬防澇,寒潮來臨前,用含氨基酸水溶肥或含腐殖酸葉面肥等噴灑葉面,以增加作物抗寒能力,減輕凍害。加強應急值守,及時報送信息,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各街鎮農業部門密切關注極端低溫天氣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及時采取措施降低危害。
嘉定區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則按照雨雪冰凍專項應急預案要求,切實壓實責任、嚴格應急值守、周密部署安排,盡力減輕災害影響。及時加固溫室大棚、畜禽棚舍和水產養殖大棚等設施,加強大棚防凍保暖,對剛建成的田間設施進行稻草、苫布等覆蓋,防止凍裂造成破壞。同時,加強現場指導,指導農戶關注天氣變化,提前采收已成熟的柑橘、露地蔬菜等農產品,加強田間作物管理,增加農產品有效供應,保持市場供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