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爭日,夏爭時。轟轟烈烈的夏種農忙已近尾聲,經過幾個月的忙碌,滬郊的縱橫阡陌間洋溢著濃濃的綠意,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據悉,今年各區農業部門肩負“防疫生產兩不誤”的重任,統籌協調,全力保障今年“三夏”生產不受疫情影響。
機械化操作
更好更快更省
奉賢區今年水稻計劃種植面積17.28萬畝,截至6月25日已播種超16萬畝,完成超95%。據悉,疫情期間,農業生產曾遇農資下田難等問題,奉賢區農業農村委通過統籌協調,打通了谷種等農用物資“最后一公里”。
在奉賢區南橋鎮靈芝村,一輛插秧機正穿梭在田地里來回作業。伴隨著機器引擎的轟鳴聲,一株株秧苗均勻地栽種進泥土里,放眼望去一片青翠。據介紹,相比于傳統的人工插秧,機械化插秧不僅能夠節省人力成本,也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一臺機器一天可以完成40~50畝的水稻插秧作業。
如今水稻種植工作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操作,水稻機插秧和機穴播作業面積占莊行鎮水稻種植面積的92%以上,農業機械化不僅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率,還具有不丟苗、速度快、株數多、保證行間距等特點,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深入田間精準指導
助力農戶豐產豐收
另一邊,青浦的田間地頭也已被一層淺淺的翠綠所覆蓋,適時種下的水稻秧苗正在田里茁壯成長,農戶們則忙著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工作。據悉,今年青浦區水稻種植面積約12.4萬畝,其中,機插秧約4萬畝,機直播7.2萬畝,目前全區水稻種植已完成超90%,夏種工作已接近尾聲。
“三夏”期間,青浦區農技中心組織技術人員肩負“防疫生產兩不誤”的重任,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生產進展情況,開展田間管理的精準指導。
“今年采用機直播方式,種植的面積有所增加。”技術人員強調,“務必要做好封閉除草工作,結合‘二封一殺’化除措施,降低田間雜草對水稻的危害。”對于采用機插移栽方式的田塊,需要做好適時移栽,避免因超秧齡、苗過高、超葉數而導致機插移栽時栽插質量不高、秧苗返青活棵慢的情況以及分蘗的發生。
數字化技術
讓農業更智慧更高效
而在奉賢區南橋鎮華嚴村,隨著夏種工作基本完成,夏管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稻田邊,在飛手諸輝章的操作下,一架植保無人機正在空中來回穿梭進行施肥作業。
“無人機施肥省時又省力,1小時就能完成30畝水稻的施肥工作,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諸輝章還提到,植保無人機施肥比人工施肥噴灑得更均勻,有利于達到減肥增效的目的。
除了施肥以外,植保無人機也能用于水稻播種和噴灑農藥。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部分植保無人機還具備智能測繪、精準噴灑等功能,操作更加容易上手,數字化技術讓農業變得更智慧、更高效。
藏糧于技
持續推進水稻選育種工作
種子是糧食安全的關鍵。為了確保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兩不誤”,早在5月中旬,青浦區農技中心就安排人員到科技創新基地開展水稻相關試驗示范工作,月底前順利完成了水稻新品種的集中展示、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等工作。6月全面復工以后,又第一時間完成側深施肥不同施肥量試驗的同步機插移栽施肥和水稻育種材料浸種工作。
據介紹,今年基地大面積繁種的常規水稻品種,主要有青浦區農技中心的青香軟粳、青香軟526以及嘉興市農科院選育的秀水613。作為今年常規水稻繁種主打品種之一,晚稻品種青香軟粳具有口感軟糯、抗病蟲能力較強等優勢,預計今年10月下旬開始收割,明年4月將免費下發到水稻種植戶的手中。下階段,科技人員將按時完成相應考察記載工作,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相應品種特征特性和產量潛力,為后續優質稻產業化開發提供數據支撐,真正實現“藏糧于技”。
為了篩選出最適宜本土推廣種植的水稻新品種,今年奉賢區繼續開展水稻選育種工作。在南橋鎮一處試驗田里,栽插了美谷1號、美谷2號、松早香1號、香軟早粳等一系列水稻品種。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奉賢區第一款自主研發的優質稻新品種美谷2號。該品種米質好,外觀通透,一上市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當年在全區種植了2000畝,今年的種植規模則擴大到了11000畝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