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田里的水稻長勢喜人,我心里十分高興……”近日,筆者在重慶市石柱縣魚池鎮團結村高山有機水稻種植基地看到,一片片稻田錯落有致,一行行帶著露珠的秧苗郁郁蔥蔥,整個基地猶如一幅美麗田園新畫卷。村民們頂著烈日,有的在稻田里清除雜草,有的在噴施生物農藥,談到產業發展他們喜出望外,種植高山有機水稻的熱情高漲。
團結村海拔在1000米左右,是一個傳統水稻種植村,其稻米品質佳、香味濃、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今年以來,該村在鎮黨委政府引導下,依托生態優良、土質肥沃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發展高山有機水稻產業上下功夫,在優質品種上謀出路,在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上做文章,在力促農業增效的同時,拓寬村民的增收“稻路”。
“我鎮以團結村為重點,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生態農業轉型。”據魚池鎮負責人介紹,為幫助團結村發展好高山有機水稻產業,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引入了兩家農業公司,通過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等舉措,組織在家的村民種植“泰優808”新品種水稻700余畝,帶動全鎮其它村組累計種植1000余畝。
為大力引導村民走綠色農業發展之路,進一步提高水稻產量和稻谷品質,入春以來,公司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在稻種育苗、秧苗移栽、科學施肥、生物防治等方面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保證有機水稻真正在無污染的環境中生長。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現在才知道越環保、越有機的產品越受市場歡迎。目前正是除草的最佳時機,通過人工除草可以保證有機水稻稻谷的品質。”團結村綜治專干冉啟忠告訴筆者,該村按照訂單農業模式,稻谷在秋收后,公司按照高出市場價的價格進行回收,為擴大全村高山有機水稻的種植面積打下了基礎。
原來,多年以來,團結村多數青壯年在外務工,部分田地無人耕種已撂荒多年,為了讓“沉睡”的田塊“活”起來,村“兩委”組織村民利用農業機械復耕撂荒田約100畝,并種植上了高山有機水稻。
“種植高山有機水稻,讓我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團結村金花組年過古稀的冉啟元說,他的兒女均在外務工,今年他與老伴在家種植了17畝水稻,每畝按1000斤產量計算,總增收在3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