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兩強一增”行動,即大力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水稻新品種的試種和推廣,牽動人心。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新品種在直播、機插秧兩種不同種植方式下的生長情況,近日,宣州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局糧油棉站站長黃建兵帶領技術人員來到愛旗家庭農場,下田進行水稻苗情變化觀測。
“機插秧、直播水稻目前處于分蘗初期,直播水稻秧苗色正、苗齊、生長均勻,長勢良好,后期要根據濕潤出苗、薄水活棵、淺水促蘗、間歇灌溉的技術要點進行管理,還要做好田間雜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黃建兵一邊觀察水稻長勢,一邊對張愛旗說。針對水稻施肥、殺蟲、灌溉等后期種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技術人員現場向農戶進行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指導。
今年42歲的張愛旗經營著種植面積900余畝的家庭農場,其中通過直播、機插秧方式種植的新品種就有380余畝。剩下的500余畝,張愛旗種植了早稻、單季稻。
像張愛旗這樣的種植大戶,楊柳鎮有130余戶。該鎮農綜站工作人員每人至少服務6位種植大戶,針對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問題,每個月至少上門指導兩次。農綜站還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對接,根據種植大戶的需要,及時提供技術資料和信息。
“水稻對比試驗,重點在生產成本及產量對比等數據收集。”楊柳鎮農綜站農技人員魯新華告訴記者,他們將繼續做好苗情觀測,全力做好再生稻新品種對比試驗,篩選適宜本地種植的再生稻新品種,積極助推水稻產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