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水稻良種是水稻產業的“芯片”,那么給中國水稻裝上“中國芯”,就是水稻育種工作者最大的心愿。今天(5月8日)的《奮斗者正青春》我們來認識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周雷。十多年來,他在水稻遺傳育種與應用研究領域不斷攻堅克難,取得了一個個重大突破。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在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的水稻試驗田里,周雷和團隊成員正從新一批2000多個株系秧苗中選育新品種。
育種是一個追著光和熱長跑的過程。為了選育出外觀晶瑩透明、米粒細長、理化指標優異、食味口感好的水稻品種,周雷和團隊成員每年超過300天泡在實驗室和田間地頭,12年如一日搜集種質資源、選配育種親本。歷經數以萬計的雜交組合,創制出多個優質多抗水稻新種質。
以袁隆平等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周雷團隊在過去的十多年步履不停,他先后主持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項目,一次次啃下水稻育種技術與方法等基礎研究“硬骨頭”;在國內首次攻克了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克隆、秈稻花藥培養力低下等多項“卡脖子”難題,解決了國內傳統育種技術靶向性差、周期長、效率低等技術堵點。
以科技增添“中國稻”的底氣。目前,周雷團隊已經培育出16個水稻新品種,累計推廣5000多萬畝,增產糧食超過30多億斤,為湖北乃至長江中游地區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