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遵義湄潭縣魚泉街道魚合居“稻+N”糧食示范基地,水稻育秧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遵義市農業農村局的農技人員正耐心指導農民擺放秧盤、填補基質。隨著水稻育秧播種機的連續作業,不一會兒,一個個裝有水稻種子的育秧盤就進了育秧田。
這樣的忙碌景象在綏陽縣旺草壩區也能看見,農技人員正手把手教農民做好水稻藥劑拌種、機械播種和秧床管理。
“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大力推廣水稻缽苗育秧技術,旨在提升秧苗質量、提高水稻抗性,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苯楆柨h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張文選說。
據了解,這些高效的機械化缽盤播種技術和潤濕秧田雙膜育秧模式不僅在壯苗提產上有突出作用,更是為下一步水稻移栽機械化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遵義市大力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模式,全市擬創建5萬畝水稻全程機械化高產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5萬畝區域發展。
除了水稻種植的高效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正在桐梓縣花秋鎮李坪村大規模推廣,當地老百姓種植積極性高,農技人員扎根田間地頭,一對一助力農業生產。
“玉米不減產,多種一季豆。把傳統的大豆-玉米套種再深化,通過兩行小株距密植玉米帶與2-6行大豆帶相間復合種植,讓套種實現更大效益。”遵義市種植業發展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胡朝鳳說。
目前,遵義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干部、鄉鎮農技人員、糧食種植大戶等開展了農業技術云上培訓,重點就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水稻無紡布缽苗育秧技術、玉米“一增五改”、水稻“兩增一調”、油菜輕簡化栽培等關鍵技術進行深入學習。
今年以來,為全面壓實工作責任,遵義市實施市、縣、鄉黨政領導領辦糧油基地,三級農技人員聯合辦示范、分片幫扶等模式,全市已落實市領導領辦800畝以上糧油示范點4個,縣(市、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領辦500畝以上糧油示范點59個。與此同時,市級組建了15支工作組、8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大力開展高產技術推廣,圍繞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通過線上線下累計開展水稻無紡布缽體育苗、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培訓12.8萬人次。
“農業技術提升是保障糧油安全的重要支撐。大力推廣農業技術新模式,必須培養好農業技術干部隊伍,推動當好‘三農’政策的宣傳隊和技術推廣的實干家。”遵義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當前,全市正在開展水稻、玉米、大豆種植技術及農業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并通過實施“揭榜掛帥”開展農技人員創新創業行動,目的就是全力保障糧油安全,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錘煉一支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三農”技術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