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室外寒風凜冽,但走進安定區巉口鎮的銀鑫蔬菜大棚,棚內溫暖如春,綠意盎然。大棚的主人張亞東最近正忙著和高薪聘請的山東壽光技術員一起查看蔬菜長勢,并組織人員對成熟的辣椒、茄子等進行采摘。
據了解,2020年春天,一心想搞設施農業的張亞東去山東壽光學習蔬菜種植,在朋友的引薦下結識了當地蔬菜種植能手秦安剛,并以每月1萬元的工資請他到定西來當技術員。
據張亞東介紹,自從洮河水引入安定區后,他就開始搞設施蔬菜種植,總共投資300萬元,政府補貼100萬元,共建有12個大棚,第一年純收入30萬元。不僅如此,他還帶動周邊40戶農戶就近務工,戶均收入36000元。
因受溫度氣候光照等自然條件的影響,長期以來,定西高原夏菜種植只能在夏秋兩季,大多數人在漫長的冬季和初春只能閑下來。而設施蔬菜種植讓安定區不少農戶一年四季都可以忙活,而且這項技術還從川區發展到一些深山區,尤以地處安定區東部的青嵐山鄉為代表。
青嵐山鄉副鄉長張鴻程介紹說,隨著這幾年設施農業的大力發展,這里的農民抓住有利時機,變冬閑為冬忙。目前,該鄉種植反季節蔬菜3000余畝,為農民的持續增收奠定良好基礎。
安定區設施農業按照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通過種兩次、獲三收,以及一年2至3茬的種植模式,讓不少農戶通過“冬忙”實現增收的同時也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增添了動力。據了解,2021年,安定區種植日光溫室3200多畝,鋼拱架塑料大棚1萬多畝,總產值達到5.25億元,惠及農戶6400多戶,15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