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樂陵市按照《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現代高效農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要求,從解決農業新舊動能轉換中“把傳統農業改造成現代農業”這一“根本問題”入手,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科技興農、特色富農和綠色發展,實現了現代農業的提檔升級,成效顯著。
強化科技引領,增強創新驅動新動能。推進與大專院校合作,推進農業向高端化邁進。與省農科院合作成立金絲小棗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小棗標準化智能化種植基地,推廣棗樹矮化密植新品種,提升小棗品質和價值。建設調味品產業孵化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和國家級研發中心,發布了全國首個調味品指數,“楊安味道”越飄越遠。與山東省農科院農產品研究所合作,建立南部生態區中藥材種植基地(百味園)。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10余所科研院校合作,建成4處人才培訓基地,馬鈴薯主食化樣板示范工程順利推進,“馬鈴薯新品種選育與推廣應用”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德州科技進步特等獎。
培育主導產業,挖掘結構調整新動能。立足金絲小棗、調味品和馬鈴薯三大產業資源稟賦,集聚資源做好集成、創新、整合、提升文章。一是立足資源優勢,培育主導產業。圍繞紅棗產業發展,培育金絲4號等新品種,提升紅棗品質;發展涉棗類食品加工、旅游等關聯性產業,提升價值鏈;圍繞調味品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辣椒、大蒜等現代化種植基地,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實現供應鏈本土化。圍繞馬鈴薯產業發展,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馬鈴薯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在全國24個省、自治區配套推廣,成功創建中國—哈薩克斯坦境外合作示范區。二是堅持示范帶動,狠抓基地建設。規劃實施了面積53平方公里總投資42億元12個項目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南部生態區),集中精力打造特色產業的展示區、現代智慧農業的生態區。2020年,以全國第2名的成績通過驗收。以創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楊安示范區為載體,投資4.5億元,建設調味品科技產業園,形成“科技平臺+示范基地+科技企業+電子商務”的完整產業鏈條。依托30萬畝棗林,實施棗品種改良和優選工程,總投資1.6億元,推進4大類9個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紅棗)產業園。依托全國唯一的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內最大的馬鈴薯原種培育基地,打造科技創新示范園馬鈴薯小鎮,爭創國家級馬鈴薯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馬鈴薯博物館、科技館,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實施品牌化戰略,強化品牌引領新動能。主要是通過標準提升、高端引領,實現從依靠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興農、品牌富農的動能轉換。截止到目前,全市“三品認證”企業達到18家,認證產品50個,其中綠色食品34個,無公害農產品15個,地理標志1個,認證面積95.75萬畝。“樂陵金絲小棗”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入選省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黃夾鎮獲評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楊安鎮、朱集鎮入選全國首批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在小麥、玉米主產區推行起壟種植、水肥一體化等綠色節能生產方式,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強化經營主體培育,提升融合發展新動能。樂陵市堅持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為重點,積極發展農業“新六產”,實現從單一產業向全鏈條、多功能、新業態發展的動能轉換。全市擁有金絲小棗、調味品、脫毒馬鈴薯、畜牧業、糧食加工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有200多家。全市培育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9家、德州市級22家。建立家庭農場109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666家,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19家,創建國家級示范社3家、省級26家,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3家。拓展農業新功能,發展“互聯網+”等農業新業態,讓農民合理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全市92家家庭農場、315家農民合作社加入網站,成為信息化管理示范農場和示范社,帶動了農村電商快速健康發展。
下一步,樂陵市將以綠色發展、科技興農、產業富民為抓手,以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契機,扎實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農田、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和南部生態區特色林果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爭取在高質高效優質麥試驗田創建、優勢主導產業升級和特色產業等領域有新突破,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