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當今時代產業發展新要求,助力農村電商發展,近年來,汪清縣改革創新實施“農村電商+黨建”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由縣委組織部牽頭,通過農村黨組織引領示范、農村黨員帶頭興辦、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讓農村插上“黨員服務+電商”的翅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網購行業創業群體呈逐年遞增趨勢,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經濟導報》等多家媒體予以發布。
整合各類資源,把平臺搭起來。一是抓政策,建設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有利契機和扶持政策,積極謀劃包裝和申報項目,成功獲批商務部第四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2000萬元,建立了1個縣級電商綜合服務中心、10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并自主開發縣域O2O商城PC端與手機APP移動端線上交易平臺,全面構建起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二是抓合作,拓展銷售渠道。充分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有利契機,積極與國家發改委、寧波市北侖區、阿里巴巴集團對接合作,在寧波市北侖區建立農特產品實體店,創建淘寶“特色館”,實現了電商平臺與電商“大市場”有效對接。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18.2億元,同比增長49.6%,網絡零售額實現4.3億元,同比增長50.1%,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實現1.2萬元,同比增長48.2%。三是抓龍頭,壯大市場主體。整合帶動鎮村電商服務資源,實現物流、信息流與“互聯網+”有機結合,形成了“龍頭電商管銷售、服務站點管收購、農村群眾管種養”的電商模式。
發揮黨建作用,使黨員動起來。一是強化“堡壘”帶動作用。依托村級電商服務站,通過村級組織帶動,積極引導黨員干部、貧困群眾發展農村電商產業,相繼成立了“春梅大姐”、“古城四季”等農村電商企業。東光鎮東興村創建“東光?鄉親直供”微店平臺,把綠色有機米、黑木耳、土雞蛋等農特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實現銷售收入55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32萬元,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1300余元。二是開展“書記”代言活動。注重發揮“領頭雁”作用,組織有農特產品牌村的第一書記、村主任通過網絡直播進行銷售,通過吉林省“新時代e支部”平臺、延邊州“最美代言書記評選活動”、汪清電視臺“第一書記代言”專欄以及各類展銷平臺,宣傳推介70多項農特產品,實現“線上線下”銷售收入500余萬元。三是發揮“黨員”能人特長。充分利用鎮村“黨員”各方面優勢,在選擇產品、包裝、設計、文案、信息發布、建立微店等各環節,均由黨員干部參與指導。積極開展“黨員義務配送”行動,農村黨員干部下班變身“快遞小哥”,免費把客戶訂購的商品直接送到家門口,既省時省力,又節約了運輸成本。
創新工作舉措,讓電商活起來。一是強化品牌培育。申請注冊完成縣域公共品牌“一汪清水”。創建了雞冠鄉“吉冠木耳”、羅子溝鎮“關東粉王”、春陽鎮下大川村“興川牌”、百草溝鎮仲坪村“金大個子”等一批富有本地特色的自主品牌,并通過淘寶賬戶和微信公眾號進行廣泛宣傳。二是助力脫貧攻堅。大力推行“村級組織+電商企業+貧困戶”模式。比如,積極引進和依托延邊農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汪清鎮西崴子村通過租賃、入股等方式整合貧困農戶土地,種植水稻,扣除正常生產成本后,將土地收益分給貧困戶,帶動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500元。三是健全電商物流體系。縣與物流企業合作建設總面積2613平方米的汪清縣電商倉儲物流中心,并整合順通、中通、優速、韻達等4家快遞企業資源,新購置10臺物流運輸車輛,形成了全面覆蓋鄉鎮和行政村的物流網絡,逐步打通村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為汪清農特產品“觸電、進城”奠定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