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2024年春耕進行時 > 媒體報道 > 文字報道
當前位置:首頁 > 2024年春耕進行時 > 媒體報道 > 文字報道
眼下的黑龍江,處處萌發著春的氣息。在黑龍江省鶴崗市興安區,一臺無人駕駛的現代化大馬力農機,通過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在田間穿梭,進行耙地作業,為春耕播種奠定基礎。
黑龍江省委一號文件指出,黑龍江要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在2.18億畝以上,總產量1500億斤以上,建好建強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黑龍江各地集成推廣良種良機良法,提升糧食單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良種——糧食安全的“芯片”
走進同江市三村鎮新富村的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一派忙碌景象映入眼簾,工人正在進行水稻種子包衣處理,包衣處理后的稻種被裝袋擺放進兩米多高的催芽箱內,等待上水催芽。
據了解,智能催芽車間使用全自動化設備,每臺催芽箱內設有溫感探頭,可隨時監測水箱的溫度,使水稻浸種催芽均勻,出芽齊、效果好,出芽率可以達到98%以上。智能化設備的投入,也讓村委會副主任曹俊德看見了今年豐產豐收的希望。
“我們從3月12日就開始準備浸種催芽工作了,今年預計催芽300噸左右,現在正在進行拌種裝箱和上水催芽。”曹俊德說。
據介紹,新富村的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內共有催芽箱16個,可為300噸左右的稻種浸種催芽,全過程僅需20天,出芽后可為4萬多畝稻田提供芽種,供廣大農民播種使用。
“良種”是現代農業的“芯片”。備耕期間,黑龍江省進一步規范種子市場秩序,確保農民能選購良種、放心種。
“我們合作社主要種植玉米和大豆,通過農業專家的科學指導,今年打算訂購9000畝地的‘迪卡1563’‘迪卡2235’玉米種子,3000畝地的‘東升19’‘權豆3號’大豆種子,這個種子適合我們鄉的土壤結構,也更適合機械化種植。”明水縣繁榮鄉國峰種植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曲向前說。
為打好2024春耕生產“第一仗”,明水縣農業農村局將聯合各相關部門構建起協同監管機制,強化農資打假力度,嚴格把好種子質量關,讓老百姓買上“放心種”。
為加快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推廣應用,提升農作物單產和品質,推進種業振興,去年12月,黑龍江省種業技術服務中心按照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的要求和部署,組織科研院校、種子企業和推廣單位專家,對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優質高效品種進行了評定。篩選出適合全省不同積溫帶種植的主導品種327個,其中玉米43個、水稻32個、大豆48個、小麥12個、馬鈴薯19個、高粱19個、谷子8個、雜豆27個、蔬菜109個、黑木耳10個,作為2024年黑龍江省農業主導品種。
良機——單產提升的動力
在蘿北縣金亮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曉峰與他的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檢修大農機。“3月末,我們的大農機都檢修完畢。”劉曉峰說。
蘿北縣作為黑龍江省首批農業生產托管試點示范縣,大力發展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現代農機+智能裝備+數據管理”,實現對“耕、種、防、收”等環節的實時監管,推動了農業經營方式從小農戶“單打獨斗”到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轉變。
“截至目前,蘿北縣農機具已完成全部12413臺套農機檢修工作。”蘿北縣農機合作經濟服務中心主任蔣祥毓說。
在北大荒集團前鋒農場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區,水稻種植大戶張亞波興奮地說:“在國家惠民政策的幫助下,我引進了數字水稻插施肥機,在新型農機的加持下,我家的3700畝水稻畝產連年超過1300斤。”近年來,為了提升智慧農機、數字農機對農業科技的貢獻率,前鋒農場有限公司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惠民政策,引進大馬力拖拉機、側深施肥導航插秧機、精量播種機等新型農機裝備1700余臺(套)。
今年,黑龍江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深入推進國家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建設,加快更新氣力式播種機、智能化植保無人機,為提高糧食作物單產提供堅實機械化支撐。
良法——糧食豐收的“寶典”
走進望奎縣蓮花鎮寬四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我們打算在去年種植6000余畝大豆的基礎上今年擴種到1.13萬余畝。其中,有5570余畝集中連片實行大壟五行栽培技術。目前種子和化肥已統一購置完畢,現階段正在檢修農機具,預計5月6日左右開始在示范區播種大豆。”寬四村黨總支書記劉振國說。
據悉,寬四村位于望奎縣東北部第三積溫帶大豆主產區。示范區種植高油脂大豆“龍豆3號”,以大壟五行栽培技術為核心,精準實施測土配方、大壟種植、壟體分層施肥、壟上精量點播、化控防倒、機械收獲等集成高產栽培措施。
糧食豐收,良法是關鍵。從1月7日起,黑龍江省啟動農業科技培訓“百日行動”,通過云上課堂、實訓課堂等形式,提升農民對先進農業機械、先進種植技術的應用水平。
“保護性耕作技術不僅能保護黑土地,提高糧食產量,還能解決秸稈焚燒問題。”在蘭西縣農機大市場,蘭西縣農業機械服務總站高級工程師賈正東為前來選購免耕播種機的種植戶介紹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好處。星火鄉農民劉學彬家種了150畝玉米,采用免耕種植已有四五年了。“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讓土壤墑情好,苗齊苗壯,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肥力,也減少了化肥施用,降低種植成本,播種省時省力,輕松又及時。”今年,劉學彬計劃將這150畝地全部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
據介紹,保護性耕作技術可顯著提升作物生長速度和產量。去年,蘭西全縣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已達106萬畝,今年預計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可達126萬畝。
在黑龍江,良種良機良法推廣與融合已成普遍共識,也是黑龍江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具象化展示。“黑龍江把提高糧食單產作為補齊糧食產能短板、提升穩產保供能力的頭號工程,深入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大力開展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通過良種良機良法推廣與融合,創新工作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強化科技攻關,深挖細掘單產潛力,實現全省玉米、大豆、水稻畝均單產有新提升,推動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黑龍江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成說。
春風拂過,春水泛波,這片黑土地又一次從沉睡中蘇醒,在春天里,又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