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先行。日前,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省婦聯聯合公布湖北省鄉村工匠名師名單,共80人。其中,有10人此前被認定為首批全國鄉村工匠名師。
鄉村工匠既是我國技能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活態傳承鄉村優秀文化、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寶貴資源。今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7部門聯合認定了首批14個技能技藝門類、273名鄉村工匠名師。
我省高度重視培養和造就鄉村工匠,七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力爭到2025年底認定100名以上省級鄉村工匠名師,目前已認定80人。這些活躍于廣大農村的能人巧匠,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絕活,或制作精美器物、創新傳統技藝,或傳承刺繡工藝、編織美好生活,或烹飪特色美食、留住家鄉味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蘄春艾灸療法代表性傳承人、蘄春縣李時珍養生學院執行院長余錦秀,從一名普通的艾灸師成長為業內頂尖的技能人才,將蘄春艾灸療法技藝向全國、全球廣泛推廣,培訓學員2萬余人,幫助3000余人就業、近2000人創業。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冶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劉小紅,創辦“小紅繡”品牌、手工技能培訓學校,實施“漢繡巧娘”“巾幗創業英才”等刺繡培訓公益項目,辦學至今培訓婦女萬余名,同時把技能培訓班“搬到”村里,拓寬鄉村就業幫扶新渠道,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弘揚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工匠精神內涵,營造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提高鄉村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讓越來越多的鄉村工匠名師被看見、被重視、被尊重,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