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糧谷滿倉,吉林省通化市秋糧收獲工作已接近尾聲,預計11月初可圓滿收官。已收獲玉米、水稻、雜糧雜豆等農作物近330萬畝,糧食產量有望超過29億斤。
眼下,通化縣西江鎮的稻田里,水稻收割機來回穿梭,吉林省西江米業有限公司種植的7400多畝水稻收割工作正加緊進行,剛收割的水稻被送到加工廠,經過機器篩選、分揀、去殼等一系列操作后,晶瑩剔透的優質大米從出口噴涌而出,再經過封袋包裝后陸續上市銷售。西江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經理徐世東介紹說,今年農戶種植的稻花香2號畝產可以達1050斤左右,基本上一畝地農民就能收益500元左右。
在柳河縣姜家店朝鮮族鄉的稻田里,現代化收割機正在緊張忙碌,農民們早出晚歸,趁著晴好天氣,抓緊時間收割、晾曬、儲存,田間地頭一派豐收景象。優質的火山巖土壤,清潔的直流灌溉水源,良好的空氣,讓產自姜家店朝鮮族鄉的大米遠近聞名。
連日來,二道江區各鄉鎮的田地里,收割機、糧食裝載機等農機具輪番作業,金黃飽滿的糧食傾瀉而下,農戶們忙著將脫粒的玉米和水稻裝袋上車。今年,二道江區結合主要種植作物確定突破重點,進一步挖掘山區、半山區、“小偏散”地塊的機收減損潛力,有效促進了糧食單產提升。
經過農戶們精心照料,今年東昌區金廠鎮金鵬榛子種植農民合作社的百畝榛子林喜獲豐收,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令人欣喜。東昌區積極引導村民發展大榛子種植產業,從技術培訓到市場拓展,全方位為農民提供支持,讓榛子樹變成了村民的“致富樹”。
走進集安市太王鎮錢灣果·宿露營基地水果采摘園里,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果香,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采摘品嘗雞心海棠、寒富、冰糖脆、一品香等特色水果,現場的帶貨直播更是將各種水果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全市秋糧收獲工作呈現出進度快、機械化程度高等特點,有效確保了全年糧食產量穩定。為做好秋收工作,市農業農村局指導組分赴各縣(市、區)進行指導,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全市今年已發放耕地地力補貼、生產者補貼等各項補貼資金5億元,農機裝備水平有效提高。全市共落實中央補貼資金1120萬元,補貼機具1129臺,受益農戶1042戶,農機具的保有量進一步增加,為秋收農機化生產提供技術裝備支撐。全市累計出動秋收指導服務人員600余人次,投入秋糧收獲機具9.5萬臺(套),組建了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48個,預計今年機械化收獲率將達到82.5%,比去年提高近0.5個百分點。與氣象部門會商研判,及時發布秋收氣象服務專報69期,引導農民根據氣象條件,按照作物熟期(早、中、晚)分類、地塊(崗地、坡地、平地)分片適時秋收,合理安排作物收獲順序,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