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通過實施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工程,補齊糧食產能提升短板,以開展黑土地保護為基礎、以推廣單產提升技術為舉措、以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為動力,巧用五“良”法打好糧食單產提升“組合拳”,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通河糧。
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兩手發力,通過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質量,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有效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繁育良種。依托彬震農業、吉地源種業加快自有水稻品種繁育進程,組織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及高校開展新品種繁育、新技術轉化合作,實現良種落地推廣。
應用良機。以提高農機智能化水平為重點,加大農機補貼宣傳力度,引導經營主體購買智能化農機裝備,提升耕、種、防、收關鍵環節智能化水平。實現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升、適度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今年全縣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31.7萬畝,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51萬畝。
推廣良法。加強墾地合作,通過建設水田高品質栽培示范區、旱田大壟密植示范區,示范帶動農戶科學選用優質品種、應用推廣先進生產技術。積極對上爭取高產高效示范項目,建設2個水稻萬畝創建片和10個千畝示范方,創建面積9.15萬畝,輻射帶動38萬畝水稻實現大面積增產,帶動更多農戶參與到新品種、新技術應用中來。經省級專家組測產,項目區、輻射區單產水平較全縣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6%和6%。推廣旱田大壟密植栽培技術,全面挖掘大豆、玉米增產潛力,今年全縣共實施大壟密植栽培技術3.1萬畝,畝均增產10%以上,通過采用大壟密植品字形擺放播種的玉米高產攻關田畝產達到1061公斤,創全縣玉米單產歷史新高。
落實良制。持續推動“田長制”各項工作措施落地生效,建立縣、鎮、村和網格、戶“3+2”五級田長責任體系,在全縣全面推行“田長”制度。截至目前,全縣落實各級田長1.8萬名,按照“田長制”工作職責分工,細化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落實數量、質量、生態保護措施,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網格化、全覆蓋的黑土耕地保護監管機制。全年清底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10噸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效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危害,落實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示范區41.7萬畝,在示范區內,實現以秸稈還田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全覆蓋,不斷提升耕地地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建設良田。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重點,不斷提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6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萬畝,目前已完成建設任務的81%。通過加強項目監管,加快建設進度,探索建立農民監督員制度,發揮群眾監督作用,設立項目建設公示標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信息公開力度,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確保工程質量,真正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