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在第三十一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在副中心開幕之際,永樂店鎮西槐莊種植的夏玉米也迎來豐收的喜悅——
據初步測產,百畝方畝產量達到780公斤,創下通州區夏玉米單產最高水平。
據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曲明山介紹,破紀錄的這100畝高產示范田是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共同打造的科學施肥提單產示范田,在永樂店鎮政府大力支持下,市、區農技推廣系統+科技小院聯合開展科技攻關。
自示范田項目啟動以來,農大專家通過科技助攻,為項目提供理論支撐;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老師們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田間地頭的實際生產力;西槐莊科技小院的學生們,以飽滿的熱情和辛勤的勞動,緊盯生產過程,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三方優勢互補,共同創造了永樂店鎮夏玉米高產的新篇章。
示范田集成展示科學施肥提單產技術模式,綜合精細整地、精量播種、高密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控、無人機一噴多促等技術手段,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方式,優化施肥配方和施肥結構,打造低水肥低投入的科學施肥提單產示范樣板。
通過科學施肥,實現增產增效、優質高效、改土培肥、生態環保的多重目標,推動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持續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深入合作,探索農技推廣創新模式,通過聯合培養小院學生,促進產學研推共同發展,共建共榮,助力北京鄉村全面振興。
永樂店是農業大鎮,全鎮共有耕地3.94萬畝,占鎮域面積的14.9%。過去一年,全鎮小麥總產量8254.82噸,在副中心糧食保供體系中處于壓艙石的地位。
但長期以來,糧食單產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問題比較突出。對此,永樂店鎮與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專家們共同謀劃了夏玉米高產試驗攻關項目。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此次高產試驗中,充分體現科技力量。通過引進優質高產玉米品種,采用精準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現代農業技術,積極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西槐莊村實現了對玉米生長全過程的實時監測和精細化管理,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也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試驗過程中,三方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環保產品,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農業科技的發展,最終需要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在取得高產試驗成功的同時,三方同樣注重成果的轉化與推廣,努力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落實到田間地頭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