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舒蘭市各涉農鄉鎮(街道)搶抓農時,全力開展秋收工作,確保顆粒歸倉。截至目前,該市糧食收割已達八成,預計10月底前完成水田收割,11月初基本完成旱田收割。
9月上旬,舒蘭市平安鎮孫老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學明家庭農場率先開鐮收割早稻,村民們駕駛收割機進行水稻收割及脫粒作業。這是吉林市首批收割水稻的地方。學明農場負責人李學明說:“由于今年氣溫和降水條件較好,水稻的收割時間比去年早了5天左右?!?/div>
學明家庭農場今年種了1900余畝“稻花香”2號水稻。李學明在育秧時采取了干籽丸化技術,插秧前對土地進行了旋耕并施加有機肥和菌劑,提升了稻米質量和產量。
今年,舒蘭市種植各類農作物215.2萬畝,其中,水稻75萬畝,玉米125.5萬畝,大豆13.8萬畝,其他糧食作物0.9萬畝。
保障豐收離不開該市農業部門的辛勤付出。今年年初,舒蘭市農業農村局發布2024年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優選出適合該市不同區域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品種53個。其中,玉米25個、水稻17個、大豆11個。
備春耕期間,該局對種子、農藥等重點品種進行拉網式檢查;依托惠農助農春風行動,向農民普及“三農”政策、農資使用知識、法律知識并提供各類的技術指導。
春耕以來,農技人員深入各村開展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和綠色防控措施等技術宣傳,對90萬余畝旱田進行秋季“一噴多促”飛防作業,有效促進糧食作物生長,降低各類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科技助力促豐收
在糧食生產中注入科技元素,是舒蘭市秋收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
在舒蘭市金星精制米有限責任公司的稻田里,每隔一段距離就豎立著一個多功能監測系統。這個系統集成了檢測溫度、濕度、風速、風向、每立方米害蟲的數量、土壤pH值、泥溫等信息,還有全程攝像、記錄水稻全生長周期等功能。該企業負責人孟佳寧介紹:“使用這些設備打通了傳統農業與互聯網的壁壘,我們不用親自到田間地頭,在家里通過手機客戶端就對農作物生產全過程實施掌上監控,非常高效、及時、準確?!?/div>
不僅在種植端有科技的加持,在生產端,新技術的引入也讓舒蘭大米的“香”氣更加濃郁也更加持久。
走進舒蘭市溪河鎮吉米糧食有限責任公司的現代有機農場,稻浪起伏之下,稻、魚、蟹、鴨四物共生。農場利用河蟹和鴨子除草、太陽能生物燈除蟲、山泉水澆灌,生產出的大米煮成米飯后口感軟糯、香氣撲鼻。去年,吉米糧食有限責任公司新建5800平方米廠房,新上一條年加工5萬噸大米生產線,從稻谷到特級米加工儲運用上了低溫烘干、低溫儲藏、低溫加工、低溫物流的“四低技術”,使得大米營養不流失、香味不丟失,實現大米鮮食目標。
吉米糧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蔡興寶介紹,公司今年共種植1070畝水稻,包括優質高產的稻花香、小町香、沅粳6號等品種,預計總產量達460噸。
農機加持搶豐收
大面積機械化收割成為今年舒蘭市水稻收割的一大亮點。舒蘭市七里鄉作為“稻花香”的主產區,種植水稻5.5萬畝,預計總產量2.5萬噸。在新民村的稻田里,村民駕駛收割機往來穿梭,稻穗被卷入機腹后留下一行行整齊的稻茬,該鄉水稻收割機械化率達85%。目前,水稻收割工作已經進入尾聲。
“今年,新民村共種植180公頃‘稻花香’2號水稻,稻穗顆粒飽滿,長勢喜人,今年又是個豐收年?!贝甯刹坷顦鋰f,機械化收割的普及,不僅大幅提高了收割效率,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
今年備春耕期間,舒蘭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各鄉鎮對16萬臺(套)農機進行檢修,開展巡回指導,對農機進行安全檢查,嚴厲打擊無證駕駛、疲勞駕駛和農機違法載人等行為,并在“一早一晚”兩個作業高峰時段,實施農機“亮尾”工程,張貼農機反光貼,提升行車安全性。
寒露至,秋收忙。舒蘭市糧食搶收加工的各個環節都在為豐收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