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記者從重慶市鄉村振興局獲悉,春節假期結束后重慶617個幫扶車間全部開工,幫助1.2萬余名村民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其中近5000名是脫貧群眾。
近日,奉節縣安坪鎮魯渝協作返鄉創業園,弘源鞋業有限公司幫扶車間里,機器運轉的“嗒嗒”聲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
在車間的手工生產組,張玉正在裁剪鞋布。這位來自安坪鎮合一村的脫貧戶,剛進車間時什么也不會,培訓老師手把手教她鞋布,一個月后就能上手了。現在她一天能裁剪幾百張鞋布,工資已從底薪1700元漲到4000多元。
弘源鞋業幫扶車間的130余名員工全是附近的村民,其中有40多名是脫貧戶。而在奉節,這樣的就業幫扶車間共有142個,去年吸納了5000余人就業。在全市范圍內,就業幫扶車間總數達到617個,春節假期結束后,吸納了1.2萬名農村勞動力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穩則收入穩,收入穩則民生安。設立在家門口的就業幫扶車間,就是為農戶‘量身定做’。”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幫扶車間讓他們在工作之余,還能兼顧起照料家人的責任。
記者注意到,在617個就業幫扶車間中,有123個是去年新建。
“這與政策的導向和支持密不可分。”上述負責人介紹,例如經評選認定的就業幫扶車間,最高可獲得5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資金,每年還會根據車間穩定帶動就業能力、增收能力等情況,給予2萬—10萬元帶動就業獎補。
“今年,我們還要抓好政策落實,穩定就業存量,擴大就業增量,提高就業質量。”該負責人介紹,比如說調整優化幫扶車間吸納脫貧人口的人數認定標準,在總人數不斷增加的前提下,適度降低大車間的帶貧比例,以此進一步提升企業積極性,鼓勵幫扶車間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