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夏管、秋收、冬閑”是過去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而在如今的黑龍江佳木斯,冬天卻別有一番新意。無論在車間,還是在鄉村、在棚室,處處熱力升騰,上演著“冬閑”不閑的鄉村新農事。
從“季節控”到“技術流”
近日,在樺川縣創業鄉谷大村智慧農業果蔬產業園種植基地,冬閑的農莊有了新“農事”。村民邊振榮和其他工人們從冰天雪地中紛紛涌進溫暖如春的溫室大棚為草莓秧苗剪修枝葉,看到茁壯成長的草莓,村民們心里都樂開了花。
“活干得輕松,錢賺得也不少。”邊振榮笑著說道,以前種草莓,每個環節都得親力親為地仔細照顧,現在多看看“系統”就能省下不少事。
與傳統的蔬菜大棚不同,谷大村智慧農業果蔬產業園處處體現科技含量。五棟智能溫室大棚里,智能監測云系統、全息智能操控系統、智能水肥一體機、智能光感升降平臺等高科技讓人應接不暇。其中,智能感光追光系統更是打破了立體種植對于光照的限制,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通過指揮系統和指揮設備的應用,現在的單位種植面積達到了普通大棚種植面積的三四倍,做到了三層空間立體種植。”谷大村智慧農業果蔬產業園負責人周忠誠介紹,技術和設備創造出了最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增加效益。
谷大村智慧農業果蔬產業園種植基地采取“黨支部+基地+農戶”的模式,可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40萬,增加就業崗位50余個,平均每戶增收5000到8000元,讓現代化科技農業成為增收致富的“新密碼”。
從“種植端”到“加工廠”
撫遠市通江鎮通過延長農副產品產業鏈,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種植方式,將鮮食玉米項目走出一條產、供、銷、加一體化的農業生產新路子。往年休閑在家的通江鎮農民也找到了新的“賺錢經”,在家門口的鮮食玉米加工廠開始了“冬忙”。
“玉向陽”鮮食玉米加工廠內,機器轟鳴、人頭攢動,一派繁忙景象。降溫區剛剛蒸熟的玉米還冒著熱氣,一陣陣香甜氣息撲鼻而來。一臺臺農用車將鮮食玉米送到加工廠,一根根鮮食玉米在流水線上,經過脫皮、檢驗、清洗、鹽浸、熱燙、高溫滅菌、速凍等工序,華麗變身成為了即食鮮食玉米等待上市銷售。
“玉向陽鮮食玉米生產線是農副產品加工園首條生產線,于今年9月投產,目前已產出鮮食玉米超400萬穗。”遠東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代武說,建廠后,許多農民都來到廠里做些分揀、包裝的工作,工資按天結算,每人每月能有近4000元增收。
“鮮食玉米的葉子、秸稈,我們將全部作為青飼料無償提供給當地養殖戶供牲畜食用,這樣也能助力鄉村養殖業發展。”宋代武笑著說。
撫遠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立足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推進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全力打造集觀光、體驗、品鑒、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眼下,鮮食玉米加工車間已投入使用,預計將實現年產鮮食玉米2000萬穗,年銷售收入4600萬元,進一步提升了農副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靈活就業,鮮食玉米加工車間成為了家門口的“致富車間”。
從“冷資源”到“熱產業”
“老周,鏟車都到位了嗎?工具備得夠不夠?”“李哥,咱7點就得過去,千萬別遲了。”“明天就要動工了,大家伙都精神起來,按照之前的分工做好準備!”撫遠市北崗村黨支部書記夏立民緊張地安排著工作,看著大伙兒都精神抖擻地動起來,他又轉身去聯系起工人來。
華夏東極冰雪嘉年華暨“中國冰雪·民俗文化與產業發展大會”即將在石頭臥子村拉開帷幕。居住在這里的農戶,也因為文化節的到來在這個冬天忙碌了起來。
撫遠市依托界江黑龍江、界島黑瞎子島以及“華夏東極——日出之城”獨有的地理風貌和城市品牌概念,策劃籌備了涵蓋冰雪運動、冰雪娛樂、冰雪創意、冰雪體驗于一身的東極之冬——撫遠(黑瞎子島)新年冰雪嘉年華系列活動,將在今年12月中旬至明年2月下旬集中開展,石頭臥子村成為了“東極冰雪世界”主題樂園的打造地。
“目前我們準備建設冰滑梯、跨年集市、冰雪餐廳,開設抽冰尜、放爬犁、雪上摩托等冰雪體驗項目,這些都能帶動農戶增收,預計每人每月能收入3000元至6000元。”撫遠市農場事務中心負責人謝艷蕓說,她想要將創意設計融進冰雪運動、冰雪娛樂項目的各個環節,吸引游客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專家對我們村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例如打造帶有俄羅斯風情的村落,再配備一些功能齊全的俄羅斯特色餐飲區、休閑區、娛樂區,這又能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說到這些的時候,謝艷蕓的眼睛都閃著光。
小山村承辦大節會并帶動農民增收,這是一個多贏的發展模式。文體旅創新深度融合,“東極之冬”冰雪文化季,讓撫遠的“冷資源”真正變成了“熱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