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飽滿,鮮嫩可口,個大味濃,‘棒臺頭’玉米一定是您的不二之選。”每天清晨,平谷鎮北臺頭村王大姐都在玉米處理包裝的現場進行直播,手捧著新摘下的玉米,用熱情真誠的話語講述著玉米的故事,將直播間的每一個人“帶到”北臺頭村——一個“玉米之鄉”。
科技賦能+人才支撐 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坐落于兩河交匯之口,大片的沖積平原是北臺頭村寶貴的資源財富。集中連片、深厚稀松的天然黃沙土地在確保高肥力的同時,能夠有效保住大量水分,幾經嘗試后終于發現,玉米才是這片土地上產出最佳的農業作物。
自然條件優越如此,人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平谷鎮緊緊圍繞“三區一口岸”功能定位,結合北臺頭村發展特點和現實條件,按照區委區政府打造“博士農場”相關指導精神,用好“博士農場”政策,主動對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為玉米種植與生長注入專業科技力量。
北京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的多位博士研究員帶領的科技扶農團隊從品種布局、規劃設計、種植技術、品牌宣傳等方面為“博士農場”建設提供全鏈條的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與北臺頭興民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展開深入交流合作。經過多次細致考察研究,為北臺頭村提供了最適合土壤條件的優質玉米種子,在種植、除草、灌溉等細節處均給予了恰當的科學性指導,讓玉米品質贏在起跑線上。
爭做品質玉米中的“佼佼者”
“標準化種植,規范化管理”是北臺頭村鮮食玉米不變的準則。為降低種植風險,提高種植效益與品質,根據農業生產特點及市場需求,以銷定產制定以“規模化分期、重茬種植、合理稀植、綠色防控、適時采收、錯期上市”為核心的鮮食玉米優質高效綠色種植技術方案,分批播種,10至15天一批。通過及時除草、按需澆水、科學施肥、及時除蟲等精細化管理,不同播期的玉米苗均長勢旺盛。在鮮食玉米關鍵生育期,堅持“科技賦能”,由專家團隊到農場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以“不多不少”精益求精的理念精心培育每一穗玉米。
踏入200畝的“博士農場”,翠綠茂密、碩果累累的景象盡收眼底,整片玉米地在多種科學方法的配合使用下,達到保證品質和確保銷量的“雙贏”。
2023年,北臺頭“博士農場”共種植玉米200畝,以優質品種“農科糯336”為主。該品種一個果穗上同時具有糯和甜兩種籽粒,糯籽粒占75%、甜籽粒占25%,形成以糯為主、糯中帶甜的特殊食味品質,同時具備早熟性好、高產穩定等特點,榮獲“2021中國農業農村十項重大新產品”稱號。不僅如此,也是目前已知含葉酸最高的玉米品種之一,每100克含300微克的葉酸。
持續擦亮“棒臺頭”特色農業品牌
北臺頭村鮮食玉米“博士農場”通過種植高質量特色農產品,創建“棒臺頭”品牌,利用品牌化優勢,嚴格把控每個環節,力爭將特色農產品做到極致,開啟高科技農業引領鄉村振興新篇章。
“棒”字是指玉米的俗語為“棒子”,又寓意為“棒棒的”;“棒臺頭”意為北臺頭“博士農場”政策棒、專家團隊棒、增收致富信心棒。博士帽下的玉米,是“棒臺頭”的商標,是指在“博士農場”里,有高學歷的博士全過程指導、有優質的新品種和新技術的加持,多方努力共同種植出來,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綠色特色鮮食玉米,品相優、味道棒。
“棒臺頭”鮮食玉米還走進“2022年北京國際公益廣告大會”,參加“鄉村振興 公益有我”系列促進活動,借助公益廣告平臺影響力,凝聚品牌優勢,提升鄉村振興質效,讓北臺頭村“棒臺頭”鮮食玉米品牌知曉率更高。
壯大村集體經濟引領助農增收新篇章
村“兩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凝聚合力、身體力行,帶領全體村委會工作人員參與到播種、除草、人工采收、精挑細選、打包裝車、銷售等生產過程中來,提升在村莊農業發展中的參與感、收獲感、幸福感。
在“博士農場”政策引導下,北臺頭村脫薄致富信心得到極大提振,實現了“三個增強”。增強區域農業技術水平。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培養出一批懂種植更懂農業科技的“新型農民”,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共同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增強農村勞動力再就業途徑。村內懂農業、會種植的村民不用再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即可通過參與農場項目獲得收入;增強鄉村產業振興的信心和決心。種植高端鮮食玉米后,村集體土地畝均凈收入實現質的飛躍。通過示范帶動效應,激活村民“問科學、求發展、追市場”的自生動力,堅定參與農科創實現產業脫薄的信心。
在營銷理念上,“棒臺頭”玉米始終堅持走“小而精”的精品化道路,不靠數量,而靠質量去贏得口碑,打造品牌。“精”不僅表現在精品玉米上,也體現在為顧客精心考慮上。電商行業普及以來,只需在相應平臺上點擊即可下單,早晨下單,日落前就能出現在餐桌上。銷售過程中,會詳細說明玉米最佳的品嘗時期和烹飪方式,也會就購買時機提出建議,對于不能及時趕上直播的顧客,還可以選擇預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