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水稻馬上就能收割了,估計畝產在1000斤左右。”站在金山區漕涇鎮蔣莊村田頭,煜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殷煜韡指著金燦燦的稻田說,今年合作社種植的750畝水稻長勢良好,其中第一批“八月粳”等早熟新品種近日進行收割,200多畝無人機播種的水稻加強了區別化管理,先進的栽培技術優勢已突顯。
據漕涇鎮農服中心介紹,全鎮今年播種的10331畝水稻,主要品種為“松早香1號”“秀水121”“秀水134”“南粳46”“申優28”。進入七八月份后,受臺風暴雨和持續高溫影響,水稻中后期管理難度提升,農技人員每周深入12個水稻生產觀察點,重點進行“三察看”,即察看苗色、察看病蟲、察看長勢,發現問題及時解剖,向全鎮種糧戶提供情報和管理措施。
“處暑根生谷”,當前正值水稻生產的關鍵時刻,也是防治病蟲害奪取豐收的關鍵時期。據漕涇鎮農服中心介紹,今年病蟲害發生情況不同于往年,高發的稻飛虱危害有所減少,但出現病蟲混合發生的情況較為突出。為此,漕涇鎮集中人力和機械,重點防治“三蟲一病”(水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螟蟲和紋枯病),并通過水稻綠色防控技術和藥物防治相結合,確保水稻病蟲危害減少。
基層農技人員們時刻關注水稻種植情況的同時,漕涇鎮的村“兩委”班子也在為本村的糧食生產操心。
阮巷村共有16戶水稻規模經營戶,種植面積2267.34畝,占全村水稻面積九成多。據工作人員介紹,阮巷村十分重視水稻的中后期管理,分工聯系種糧大戶,深入田頭察看水稻長勢和病蟲發生情況,指導農戶根據田情、苗情和病蟲危害情況,及時開展病蟲防治和田間管理。近日,全村在防治病害的基礎上,堅持看苗施肥,普遍追施了一次穗肥和粒肥,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7組種糧大戶袁永德在村干部指導下,為爭取均衡增產,釆取區別對待的管理措施。他對202畝水稻逐塊進行檢查,對葉片乏黃長勢不力的田塊適量追施鉀肥或氮肥,提供足夠的養分;在積水嚴重的田塊,挖出排水溝渠,適當進行排水,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抗病害能力;對發生病蟲害的田塊,及時用藥防治。
漕涇鎮農服中心主任王文軍表示,今年水稻播種基礎比較好,優良品種大面積推廣,抗臺防澇措施有力,水稻豐收的架子正在形成。接下來將陸續收割好早熟粳稻,堅持邊收割邊管理,繼續加強病蟲情報的預報和防治。為應對可能出現的不利天氣,全鎮農業系統將迅速提升組織、隊伍、技術、機械等“四落實”保障機制,使全鎮晚稻處于有效監控狀態,確保水稻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