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要打出品牌!”“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走進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光東村村史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光東村時的一張張圖片映入眼簾,殷殷囑托響徹耳畔,光東村的昔與今一覽無余。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光東村指出,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要通過多種途徑著力構建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機制。
“我們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加強規劃、加大投入、加快落實,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光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玄杰說。光東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特色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綠色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與特色民俗文化相融入的發展之路,從產業單一、貧困落后的邊疆小村,一躍成為產業興旺、物阜民豐的旅游網紅打卡地。
光東村的蝶變,正是延邊州鄉村振興發展的縮影。延邊稻米“身價”翻倍,民俗文化弘揚,百姓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全州上下以奮進的姿態繪就出一幅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新圖景。
產業振興 行之有“稻”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光東村水稻種植情況時指出,糧食也要打出品牌,確保價格好、效益好,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這句話給當時的返鄉創業青年金君指明了方向。在此之前,金君創立的家庭農場面臨著發展瓶頸,“那時的大米基本都是在本地銷售,好大米一直賣不上好價錢。”金君說。
為解決問題,金君一方面專門請來農業專家改良老品種,提高大米的品質,另一方面申請了100萬元扶貧貸款,擴建廠房、購買先進的水稻加工設備、擴大種植規模。8年過去了,如今金君創立的嗎西達品牌越叫越響,成為了延邊名牌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賣到了全國各地,還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金君說:“以前每公斤大米賣7元,現在能賣到15元,最貴的能賣到32元,大米越嚼越香!”
據了解,光東村依托自然優勢,選準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開發項目,積極開展有機稻米種植,打造了嗎西達、海蘭江御米等品牌,村里的有機大米生產基地被授予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此外,光東村創新謀劃實施了共享稻田項目,把零散的土地整合起來,再分割成塊,接受社會認領,提供全套“私人定制”綠色稻米種植服務,拓寬銷售渠道,一定程度上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
近年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農業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實現產業不斷融合。已培育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74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9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7個,實施農業產業項目建設262個,總投資25.1億元。“一村一品”示范村(鎮)44個,發展省級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企業38家。和龍市入圍農業農村部水稻產業集群,建成汪清天橋嶺鎮、和龍市東城鎮2個全國產業強鎮。
美麗鄉村 各安其居
最美鄉村才能承載最美鄉愁。走在光東村干凈整潔的街道上,在錯落有致的朝鮮族風格庭院中漫步,聽到村民最多的話就是:“如今的農村環境真是好。”這是當地居民獨有的鄉愁韻味。
光東村堅持以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突破口,組建村清潔隊,設置19個公益性崗位,配備106個生活垃圾箱,投入3700萬元,建設生活垃圾運轉站,配備運轉車輛,積極推進“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重點對村道路兩側、房前屋后、公共場所、主要景區、綠化林帶的各類垃圾進行全面排查、清理,推動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村里現在都是整齊的房子、干凈的街道,還有漂亮的綠樹紅花,生活環境好了,村民都不好意思亂倒垃圾了。村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全村獲得和龍市“美麗庭院”或“干凈人家”的多達140戶。
2016年,投入350萬元進行旱廁改造,全村家家戶戶都有了室內衛生間,安裝了熱水器。2019年7月,又投資1600萬元,對光東村進行集中污水管網改造,新建2座污水處理站,極大地改善了各家衛生條件和居住環境。
此外,村里還修了水泥路,建了新圍墻,搭建了涼亭、舞臺和文化廣場。村民有的在門球場揮動球桿,有的在文化廣場跳象帽舞,有的在老年活動室里擺弄健身器材……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據了解,延邊州聚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五治”工作,聚焦農房、污水、垃圾、廁所、風貌等群眾需求強烈的內容,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促進鄉村由表及里的全面改變。一是強化風貌引導“治房”。突出朝鮮族民居特色,加強村莊風貌管控引導,打造民族村寨52個,千村示范村136個。二是強化統籌推進“治水”。累計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21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152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5.3%,全面消除了黑臭水體。三是強化因地制宜“治廁”。同步推進建新拆舊、糞污綜合治理和長效管護機制,全州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78.1%。四是強化全域覆蓋“治垃圾”。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強化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設,行政村收運處理體系實現全覆蓋。五是強化農民主體“治風”。全面推廣“愛心超市”積分制運營模式,全州已成立“愛心超市”362家,建立了“以獎代補、多勞多得”的積分制。
聯農帶農 興邊富農
光東村是典型的朝鮮族村落,一進村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少數民族特色,村里97%的居民都是朝鮮族。鮮明的民族特色,為村子的發展帶來了獨有的優勢。朝鮮族民宿、餐廳和風情文化都成為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源泉。目前,光東村已有60家特色民宿,可同時接待300名游客住宿,每年可提高村集體收入90萬元。
2017年,被總書記夸贊的朝鮮族舞蹈,在村委會干部和旅游公司的帶領下發展起來了。一群愛好文藝的老年人聚在一起把朝鮮族傳統民俗歌舞以演出的形式表演給游客,每表演一場,旅游公司支付400元,其中300元給表演隊員,100元給村集體。
風景優美的稻田風光,也為鄉村旅游發展創造了機會。光東村依托民俗風情和綠色有機大米品牌優勢,打造集民俗旅游、觀光體驗、風味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村田園旅游新區,全面發展民俗旅游。稻田親子樂園、稻田小火車已開業運營。看到商機的村民們,陸續參與到鄉村旅游行列中,開起了農家樂、超市、咖啡屋、民俗餐廳等。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光東村接待游客2.7萬人次,民宿住宿人數1000人次。”玄杰說,“現在,每年有15萬左右的游客來村游玩,村民紛紛參與歌舞表演、經營民宿、參加分紅。細算下來,人均每年旅游收入在5000元左右。”
為讓旅游成為壯大村集體收入的產業支柱,光東村以“企業+村集體+村民”的模式,與延邊光東朝鮮族民俗旅游服務有限公司合作,投資1000萬元,把民宿、稻禾間童野樂園及線上農特產品銷售平臺等資源整合,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帶動更多村民創業、就業,走在共同致富的路上。
2022年,延邊州持續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工作,龍井綠品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企業,吉林省海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企業。和龍市被認定為2022年省級休閑農業示范縣,延吉市太興村、敦化市黑背村被認定為2022年省級美麗休閑鄉村,龍井市明東村被認定為國家級美麗休閑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