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水塘曾是讓農戶苦不堪言的鹽堿地。“我們村共有5000多畝耕地,其中鹽堿地占1000畝。”東張務村黨支部書記王洪健說,該村緊鄰龍河濕地,水資源豐富,地下水位高,農田低洼多鹽堿,村民種糧收不回成本。
去年年底,東張務村“兩委”班子經過研究,決定改造鹽堿地,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發展特色淺水蓮藕種植。今年開春,該村統一修整改造鹽堿地,引入龍河水,并從湖北引進多個高產、耐鹽堿的食用蓮藕品種。
“對于蓮藕來說,鹽堿地是一片絕佳的生長沃土,種出來的藕淀粉含量高,口感更脆甜。”潘亞東說,他今年一共種植了600多畝蓮藕,預計畝產量能達到2000公斤。
鹽堿地的綜合創新利用,不僅讓土地得到了有效開發,也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兒務工的機會。“蓮藕的種植、采挖、清洗、分揀都需要人手,到這里來打工,既離家近,還能增加收入,比外出打工好多了。”村民魏文柱說。
蓮藕的大規模種植,使東張務村的鹽堿地開始興旺起來。王洪健說,他們還將視情況擴大蓮藕種植規模,同時在藕塘里養殖小龍蝦,發展“淺水蓮藕套養小龍蝦”的特色農業產業,讓昔日貧瘠的鹽堿地變成“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