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雨過后,地里的秧苗又“躥個兒”了??粗懈麢C犁過的黑土地油亮亮的,壟臺上秧苗又齊又壯,依安縣治家村農民許輝站在地頭嘖嘖贊嘆:“把農業生產全程托管給合作社就對了!我們自己家的小農機也整不出這效果?!?/p>
今年是治家村將農業生產全程托管給依安縣眾達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第三年。該合作社理事長何立偉介紹,合作社整村全程托管治家村1.14萬畝土地,涉及166戶農民。“玉米托管每戶費用是300元每畝,大豆托管每戶費用是200元每畝。秋收后,農機費用另算?!?/p>
農業生產全程托管服務一跨兩年,從前一年秋整地開始,到秋收后售賣結束。
“田管家”種地和普通農民種地有啥不同?細問之后,記者才發現不一樣的地方還真不少。
從秋整地開始,合作社嚴格按照整地標準深松后起1.1米大壟,大豆播種前要先進行根瘤菌包衣,出苗后3遍中耕,玉米“瘋長”容易倒秧,要對其進行化控矮化……“普通農戶一般沒有現代化設備,種地過程中就會省略很多步驟。我們對標農墾模式進行種植,農墾可是代表著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何立偉說。
收成如何?全程托管后,產量好,收入高。農民們把賬算得明明白白:生產全程托管前玉米畝產平均1400斤左右,托管后按每畝增產400斤算,一坰地能多收6000元;大豆每畝按多收100斤算,一坰地能多收4500元。
何立偉今年謀劃了更高的目標:“去年玉米平均畝產達到1943斤,希望今年畝產能超過2000斤;去年大豆平均畝產達到447斤,希望今年畝產達到500斤~550斤。”
記者從依安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22年,依安縣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138家,規模經營面積達到300萬畝,糧食產能提升2.5億斤,全縣托管服務面積70.1萬畝。2023年落實托管面積120萬畝,參與服務組織126家,服務小農戶7386戶。
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竇云龍說:“我們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組建農民股份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采取串地、置換等方式,鼓勵廣大農戶參與生產托管?!?/p>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黑龍江省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整省推進,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近4萬家,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1.5億畝次,其中,全程托管服務面積達到3035萬畝,較上年增長了48.6%。
今后,省農業農村廳將加快培育各類服務主體,充分發揮不同服務主體優勢和功能,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鼓勵服務主體多元融合發展,大力推廣“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等組織形式,促進功能互補、利益分享、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鼓勵各類服務主體做大做強,特別是向加工、銷售等服務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