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方正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在黑龍江秋然米業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成的稻米加工“智能廠房”,車間內4條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運轉間,稻米加工從脫殼、谷糙混分離、色選、拋光到裝袋,所有環節全部自動化完成,稻米加工從傳統的機械化生產方式邁進了智能數字化時代。
在這座年加工能力超60萬噸的“智能廠房”車間內,在崗工人只有五六個人,他們通過屏幕監督著整座車間的運行,8臺巨型機械臂移動、抓取、碼放,一袋袋新米被抓離生產線,整齊堆放,只等叉車把它們運走裝車。“除了高效智能的機械臂,我們還引進了目前最先進的紅外色選等設備,新組建的生產線全自動化程度高,稻米的加工精度高,生產出的大米不破壞營養成分。”秋然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冰松告訴記者,經過38道工序后一粒粒白色的大米裝袋、裝車,運往全國各地。
“去年合作社1.5萬畝富硒水稻大豐收,新上的智能化稻米加工生產線加工能力從每天100噸增加到800噸。”方正縣盛福禧糧食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邢維政說,他們合作社與省農科院合作,通過3年時間培育出了適合當地生長的水稻品種“禧來稻1號”和“禧來稻2號”。現在,通過線上、線下的預定已經超過了5000噸,尤其是南方客戶,對產品質量非常認可。
科技賦能,提質增效,方正縣稻米產業邁進數字化時代。“我們希望借助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的力量,建立起稻米供應鏈健康生態,強化方正大米品牌創建。同時,方正縣將大力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積極推廣‘基地種植+產品加工+電商營銷’等新模式,合力擦亮‘方正大米’這塊金字招牌。”方正縣副縣長高守星表示。
過去的一年,方正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突出抓基礎、固根本,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確保農業穩產保供、農民穩步增收。
把糧食安全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突出“穩糧增豆”這一主線,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10.8萬畝,總產量7.6億斤。優化種植結構,擴大豆類、粘甜玉米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全縣大豆面積達到16.1萬畝以上,各類經濟作物達到3萬畝。發展綠色質量農業,全縣水稻富硒面積60萬畝,綠色有機水稻50萬畝。
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創建水稻產業園區,完成產業園區申報材料編制申報,爭創國家級現代水稻產業園區;開展農業數字化建設,在安樂現代農業園區、水稻研究院試驗田,建設種植環境因子平臺、土壤數據平臺、氣象站,數字化農業試驗示范面積達到1萬畝;去年完成4.9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其中完成土地平整面積2000畝。
持續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實施黑土地保護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57.26萬畝。建設保護性耕作基地1個,對上爭取資金1600萬元;申報黑土地保護示范縣項目10萬畝,爭取資金2000萬元;落實農田高質高效項目,爭取資金400萬元。全縣完成水稻富硒面積60萬畝,綠色防控面積基本實現100%。
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推進優質水稻培育,“方香1號”和“方香2號”成為優質水稻當家品種,盛禧米業完成1萬畝種業基地的試驗示范選育,東北農業大學與秋然米業合作正式實驗推廣代號177的品種,同時秋然米業已正式申報秋然1號、3號、9號3個地方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