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樺南縣上下同心,舉旗定向,牢牢把握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使命任務,開辟探索聯農帶農模式、創新轉移就業模式、聚焦民生釋放惠農紅利、建設宜居文明鄉村、提升鄉村善治綜合治理水平“五大路徑”,書寫高水平鞏固脫貧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樺南答卷”。
聯農帶農堅持產業幫扶
樺南縣堅持把產業幫扶作為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的治本之策和主攻方向,探索實施“四種產業聯農帶農模式”,健全產業鏈價值鏈,確保全縣脫貧群眾產業帶動全覆蓋。
“光伏收益分紅+公益性崗位帶動”。全縣投入資金2.2億元建設光伏電站59個,總裝機容量27兆瓦,實現83個建檔立卡脫貧村光伏項目收益全覆蓋,年人均增收1300元,光伏運維公司設置公益性崗位帶動脫貧人口人均增收2400元。
“龍頭企業+基地+脫貧戶”。加快推進鴻展集團、谷實集團、農盛園等一批產業拉動力強、就業崗位多、帶農效果好的大項目,吸納脫貧戶務工就業586人次,年人均增收3.2萬元;采取資產租賃、訂單種植原糧、加價收儲脫貧戶原糧等方式,帶動1120戶脫貧人口,戶均增收2.2萬元。
“能人+合作社+脫貧戶”。全國人大代表孫斌創建的鴻源農業開發集團通過帶地入合作社、訂單種植、賒銷種子、發放入社分紅、余糧存儲等方式,吸納入社成員3580戶,與脫貧戶簽訂綠色優質水稻生產訂單,戶均增收2700元;提供就業崗位97個,人均增收4.5萬元;累計培訓稻農近萬人次,免費測土配方3萬畝,接待參觀學習農民1600多人次。
“黨支部+合作社+脫貧戶”。開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試點改革,推行“9+N”型領辦模式,圍繞做活土地增收、養殖增收、服務增收等9類文章。樺南鎮雙合村黨支部領辦“樺南縣富河韭菜專業種植合作社”,建設越冬韭菜大棚28棟,占地4.8公頃,年增收33.6萬元,人均增收1200元。
轉移就業帶領脫貧戶奔富路
樺南縣多措并舉,千方百計讓脫貧戶實現就業、穩定就業、高薪就業、增收致富。
深入開展談合作穩就業行動。建設轉移就業幫扶示范基地23個,讓脫貧戶有“班”上。今年通過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實現農村勞動力就業8251人,其中在本地實現就近就業6153人,實現轉移就業2098人,年人均增收2.9萬元。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轉移就業幫扶示范基地發揮了精準對接優勢,開展“點對點”勞動力轉移就業12批,轉移就業456人。
持續開展全免費重培訓行動。以育嬰(月嫂)和養老護理(護工)為重點,兼顧廚師、假發編織等培訓專業10余個,讓脫貧戶有“技”能。樺南縣被評為全省家庭服務業示范基地。截至11月末,今年共開展58期培訓3353人,其中脫貧監測人口294人。
全力開展建站點強服務行動。創建“脫貧人員轉移就業輸出服務站”12個,讓務工者有“家”,解決了脫貧群眾轉移就業成本過高等關鍵問題。2022年“樺南家服”被評為黑龍江省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
聚焦民生釋放惠農紅利
樺南縣織密織牢政策保障網,全面鞏固提升脫貧質效。
聚焦教育幫扶。健全控輟保學機制,資助困難學生6312人(次)438萬元;完成大學新生生源地信貸業務377人452.4萬元;營養餐受益學生18407人740萬元。在全省雨露計劃管理工作實操業務培訓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聚焦醫療保障。扎實推進“健康樺南”建設,全面落實“三保障”、先診療后付費以及“一免五減”等醫療保障政策,受益6.5萬人(次);辦理慢性病認定7468人,全縣脫貧人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落實“一單制”服務舉措,真正實現了“最多跑一次、最多見一面”和“報銷不求人”。
聚焦飲水安全。落實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三個責任”“三項制度”,加強飲水安全運營維護,鞏固好已建農村供水工程成果,實施35個村屯飲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組織開展安全飲水實地檢測2次,確保農村群眾吃水更安全更放心。
聚焦住房安全。盯緊盯牢6類重點對象,每年開展2次大排查、大摸底行動,完成年度危房改造371戶。落實日常房屋巡查管護制度,做到房屋巡查日常化、管護維護提前化、開展方式同步化。
聚焦兜底保障。堅持基本救助與專項救助相結合,全縣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享受兜底保障政策11214人,特困供養1234人,實施臨時救助1287人(次),發放殘疾補貼2792人,切實做到了應扶盡扶、應保盡保。
詩畫田園建設宜居文明鄉村
樺南縣堅持以鄉村振興擂臺賽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點線面網”行動,建立縣級鄉村建設項目庫,在庫項目28個。率先打造明義鄉東雙龍河村、梨樹鄉民主村等一批示范鄉村,串點連線規劃建設“美麗鄉村”“現代農業”“文旅融合”3條示范帶,積極推進完成村莊規劃數據測繪,完成村屯綠化3763畝,打造“菜園開發利用”示范村83個。通過制定三年農村公路建設計劃,2022年新建農村公路項目7條135.8公里,現已完成45.3公里。持續開展廁所問題整改“回頭看”,實施農村廁所改造6813戶,建設污水處理項目13個。
樺南縣充分利用“一榜、一墻、一喇叭”等載體,廣泛宣傳好人事跡,打造景觀小品、文化墻100余處;常態化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定期舉辦“好兒媳、好公婆、好鄰居”系列評選,廣泛設立“善行義舉榜”“孝道紅黑榜”和“鄉賢功德榜”,全面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全縣共有國家級文明村鎮3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129個、文明家庭353個。
鄉村善治提升綜合治理水平
樺南縣在全省率先開展鄉鎮職責任務清單建設工作,梳理鄉鎮職責任務清單230項、村級工作任務清單134項,配套出臺10項制度機制。在12個鄉鎮設立“民呼我為”窗口,利用“民呼我為”服務熱線、“12345”市民服務熱線、網格化協調指揮中心等平臺,多渠道及時反饋無法獨立解決的復雜事項或突發事件,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在全省鄉鎮(街道)職責清單建設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鞏固拓展村級小微權利規范化運行改革成果,健全完善“三清單、一平臺、一體系”,管住“微權力”;創設“數字積分”流轉模式,通過社村組織、商戶入駐、居民參與、政府項目四方聯動,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鄉村善治路徑。明義鄉、駝腰子鎮愚公村被評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雙腳踏上振興路,喜看鄉村入畫來。樺南人在“五大路徑”工作部署引領下,滿懷激情向著鄉村振興全面發力,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致畫卷正在樺南大地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