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農閑時節,但到榆樹市八號鎮北溝村走走,隨處可見的是一捆捆準備建大棚的鋼材。村黨支部書記劉占文正在盤點著過去一年村里蔬菜交易的總賬。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今年村里的蔬菜交易額竟達1.6億多元,他笑著說:“一年里村民忙忙碌碌地種菜、摘菜、賣菜,這成績不負一年的辛苦,看看,我們的蔬菜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并間接銷往俄羅斯。”
俺們村里沒閑人
北溝村建的大棚是鋼木結構的保溫棚,一般長220米、寬16米左右,兩棟大棚共建一個育苗溫室。這樣的大棚春夏兩季可采摘蔬菜近60噸。村民郭紅云家是北溝村最早種蔬菜的農戶之一,她家建了3棟大棚,有大有小,去除成本后,今年平均一棟大棚純收入6萬余元。她說,種大棚蔬菜是她家的主要經濟來源。記者問她目前有什么困難沒有,她說,“俺們村里沒有閑人,在本村難雇到人”。劉占文告訴記者,北溝村770戶村民有680戶家里都建有大棚,農戶們都是到附近的村屯去招工。郭紅云家的幫工來自鄰省黑龍江。榆樹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郎曉峰介紹說,北溝村大棚蔬菜生產每年可轉移安置勞動力近5000人,其中一半以上勞動力都來自相鄰村屯,而且用工人數還在逐年增加。
家門口就能做買賣
北溝村及其所在的八號鎮連年人口回流增長。據統計,北溝村平均每年有500余村民返鄉。村民許大龍,今年34歲,他是3年前回村開始種大棚蔬菜的。20歲開始,他嫌家里地少日子苦,就一直在外跑運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沒黑沒白地在路上”,當他過年回家時看到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把蔬菜賣到全國各地,賺的錢還比他多。“守家能做買賣何必東跑西顛”,他貸款10萬元,當年建起了4棟大棚。現在他已經擁有8個大棚了。看到來自各地的采購商住滿了農戶家,他打算來年再建幾棟大棚。
我們村也建大棚了
北溝村蔬菜交易不僅讓本村的村民脫貧致富,也帶動了周邊。附近的西盛、雙利、萬發、大崗等村210戶村民加入了北溝村的金土地合作社。松原市弓棚子鎮的村民劉英全最初是到北溝打工,后來自家開始建大棚種菜,拉到北溝賣。他說,扶余、榆樹都處于松遼平原,肥沃的黑土地帶特別適合種蔬菜,油豆角短胖少筋,西紅柿色澤紅潤果肉飽滿非常受歡迎。
把菜賣到山東壽光
因為北溝蔬菜交易興隆,也催生了一個新的行業,那就是蔬菜經紀人。李明軍就是農戶口中比較有名的“李經紀”。記者撥打他的電話,彩鈴就是“本人經銷東北地區特色蔬菜等農副產品……”他最自豪的就是他和伙伴們把榆樹的豆角、西紅柿等蔬菜賣到了山東壽光。他們常年跟蹤市場信息,掌握各地市場行情,并奔赴各地參加各種農產品展銷會推介北溝蔬菜,在農戶和采購商之間形成了有效對接。
新市場2023年竣工
隨著北溝市場的名氣越來越大,廣東、海南等較遠省市的客商今年也蜂擁而至。面對面交易,蔬菜直接裝箱,4天后就能進入海南市民的菜籃子。現有的蔬菜交易市場已經不足以容納不斷增加的買家和賣家。今年,榆樹市政府拿出部分資金建設一個占地30公頃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場,工程分為兩期,一期占地5萬平方米,預計明年8月可以投入使用,二期將在2023年竣工。到那時,以北溝村為基點的一個大型東北蔬菜交易中心必將吸引更多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