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培育果樹,樹下栽種蔬菜、中藥材等作物,國內、省內早已成功,并不鮮見。但棚室大櫻桃樹下栽培羊肚菌,此前尚無先例。去年以來,承德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在河北省食用菌產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河北農業大學李明教授,珍稀食用菌崗位專家李守勉教授的技術指導下,幫助確立了“‘矮化設施大櫻桃+羊肚菌’生態高效立體栽培”的研究課題。該所與雙灤區偏橋子鎮小貴口村村民王慶開展幫扶合作,以王慶現有四個溫室大棚(面積約3畝),購進3-5年樹齡的“美早”“薩米托”兩個品種的櫻桃樹400余棵,按照行距為3米,株距為2米植入棚室。截至2021年3月底,經實際核算,大櫻桃平均單樹產果達到3公斤左右,單棚畝總產350多公斤,每公斤采摘價200元,收入為7.2萬元。羊肚菌鮮品畝產250公斤,(理論數值畝產400-500公斤)平均鮮品每公斤160元,收入為4萬元,兩項合計畝棚室收入達11萬余元,除去菌種、遮陽網等材料投入,純收入穩超10萬元。
羊肚菌是食用菌系列中最為名貴的珍品,素有食用菌系列中的“冬蟲夏草”蔬菜中的“軟黃金”的美譽。企業收購價格每公斤160元左右,休閑采摘一般每公斤在200-240元。羊肚菌生產周期為120天左右,每年10月初開始植菌入土,溫度保持8-20℃左右,此時,櫻桃正進入休眠蓄勢期,生長環境與時間跨度與羊肚菌發菌期不期而合,50天左右,櫻桃樹進入生長期,羊肚菌進入出菇期。大櫻桃樹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天然屬性,為羊肚菌生長發育創造了有益的生長環境,二者形成良好互補性,形成和諧共生的辯證統一。僅就栽植棚室大櫻桃而言,做好優質樹種的選擇及規范化日常田間管理即可。羊肚菌栽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科研人員總結歸納了五個技術訣竅即:優質菌種是基礎,精細管理是核心,外援營養是保障,溫控調節是關鍵,產前補水是重點。次年春節前后,羊肚菌進入收獲期,如能調控好采摘的時間節點,抓住春節前后鮮品上市的賣點,經濟效益將會更大。
“矮化設施大櫻桃+羊肚菌”模式的成功實踐,凸顯四大亮點:一是與其它農作物相比,極大降低了勞動強度,解放和提高了生產力,老人婦孺皆可參與。二是投入少、效益高、周期短、見效快,羊肚菌栽培畝投入僅8000元左右,櫻桃樹正常畝栽植120株,購樹資金約1.5萬元左右,如引進3年以上幼樹,當年就可收回成本,是典型的“短平快”產業。三是技術簡單,可持續、可復制,便于推廣,農民易于接受。四是大櫻桃樹一次性投入,長遠受益。隨著樹齡逐年增長,大櫻桃產量與收益同步遞增,7年左右大櫻桃進入盛果期,管護跟上單株產量可達20公斤。羊肚菌隨著栽培技術不斷成熟,環境條件進一步改進,產量、效益也會逐年遞增。此外,還可帶動休閑采摘、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形成生態綠色、環境友好的良性產業鏈,遠期效益將更為可觀。
今年,承德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將把“矮化設施大櫻桃+羊肚菌”這一全新的科研成果,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一項重內容,目前,該所正在制定大櫻桃與羊肚菌科學栽種管理流程及技術標準,全力為相關企業、經濟組織和廣大農戶,做好技術咨詢與服務工作,并就大櫻桃樹苗、羊肚菌菌種的采購提供全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