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華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的原則,在各幫扶單位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全縣4480萬元的野生菌、核桃、蜂蜜、古樹茶、火腿等農特產品,搭載消費扶貧“快車”銷往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廣闊市場,有效破解了農產品銷售難問題,有力促進了建檔立卡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喚醒沉睡優質資源,搭平臺讓山貨進城。全縣種有核桃120多萬畝、花椒15.6萬畝,蘿卜、馬鈴薯等特色蔬菜14.5萬畝,封山育菌200多萬畝。大牲畜存欄6.7萬頭,家禽存欄195.8萬羽,農副產品質優量大。為幫助受疫情影響滯銷農副產品打通銷路,該縣用好用活滬滇扶貧協作、定點幫扶、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追溯等政策機制,全力為“山貨”進城變商品搭建平臺,拓展消費扶貧路。
擦亮南華特色名片,內引外宣拓銷路。進一步叫響南華“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野生菌美食縣”的招牌和打響“南華松茸”等農產品特色品牌,嚴格管控農產品質量,建立企業展銷補貼制度,累計投入資金25萬元,組織20多家帶貧企業和合作社參加各類促銷展銷會5場(次)。其中,縣內2次、縣外州內1次、省外2次,現場銷售農副產品16.4噸,銷售金額125萬元,簽訂銷售意向訂單600多萬元,幫助1100多戶建檔立卡戶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
營造全民參與氛圍,使農特產品進萬家。在應對疫情促消費、消費扶貧月、扶貧日期間,先后3次向社會各界和廣大愛心人士發出消費扶貧倡議,宣傳消費扶貧典型,動員廣大黨員干部爭做消費扶貧行動代言人。全縣75家單位、2390名掛包干部參與扶貧產品消費,消費金額達218萬元。各鄉鎮和縣級消費扶貧主責部門組織專門力量開展扶貧產品消費對接,推進扶貧產品進機關、進事業單位、進企業、進學校、進醫院食堂“五進”活動。五類食堂共承擔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消費260多噸,消費金額300多萬元。
支持龍頭輻射帶動,企業農戶雙得益。積極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銷售的輻射帶動作用,南華咪依嚕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云南南華半坡茶廠等企業通過吸納建檔立卡戶或帶銷其農產品等手段進一步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推動中東部地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商企業、大型超市等市場主體與該縣的農業企業、合作社、貧困村(組)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產銷關系。9家帶貧企業、27家經營主體帶動全縣1600多戶建檔立卡戶銷售農副產品2300噸,銷售金額達3057萬元。
搶抓東西協作機遇,洽談展銷擴市場。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契機,在上海市嘉定區設立消費扶貧專館、專柜,開展“消費+公益”“愛心幫扶大禮包”“云品到嘉”等活動推動訂單銷售。先后有400多萬元的扶貧產品銷往上海,帶動587名建檔立卡人口實現增收。如上海機場集團與該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戶達成協議,每月將“五街洋芋”“天申堂蘿卜”“兔街茶葉”等高原特色農產品直接運往上海機場,同時供應機場5個餐廳的1萬多人食用,累計實現訂單銷售30余萬元。截至目前,中央和省、州級掛包幫扶單位、上海市嘉定區廣大黨員干部、愛心人士共參與消費扶貧8605人(次),消費各類產品累計213噸,消費金額為1084萬元。東南大學訂單消費400多萬元的扶貧產品。
推動線上線下融合,電商扶貧添活力。依托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項目,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扶貧模式,拓寬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幫建檔立卡群眾實現“山貨”變“商品”。目前,已有6家企業和1個合作社共44個扶貧產品進駐“拼多多”云南扶貧館和“832”銷售平臺。電子商務已直接或間接帶動3274戶建檔立卡戶銷售各類農副產品44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