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紅枸杞、藏羊肉、牦牛肉干、牦牛奶制品、青稞藜麥產品……近年來,隨著青海省大力宣傳,青海省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青字號”響徹全國。
2019年2月,青海省發布了湟中燕麥、瑪多藏羊、玉樹牦牛等16個區域公用品牌,這是發揮品牌示范引領作用,打造“青字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實現綠色興農、質量強農的一項具體舉措,更是青海省農產品品牌創建史上的一件大事。
近年來,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青海省依靠獨特的生物資源和高原生態優勢,培育出了一批較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然而,隨著品牌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
民建青海省委認為,經過建設,青海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數量不斷增加,品牌價值逐年提升。但總的來看,青海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普遍偏低,缺乏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公共性,使得各經營主體都想免費搭便車,只關心區域公用品牌能為自己帶來多少經濟利益,不考慮自身在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中的職責。從青海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實踐來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貧困縣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網絡推廣十分滯后,無法滿足現實發展需要。政府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管理更多側重于品牌創建和宣傳,對于品牌保護著力不多。由于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侵權懲罰機制不到位,在區域公用品牌領域,魚目混珠現象頻發。
“十四五”時期,青海省在推進農業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要進一步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使消費者了解青海省農產品的獨特優勢和價值,從而實現青海農產品品牌溢價。
對此,民建青海省委建議,政府管理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切實可行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戰略規劃,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引導、筑牢產業基礎、完善公共服務,推動品牌布局;主管部門協調行業機構、龍頭企業、技術專家和專門機構制定明確的行業標準,建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錄產品評價機制,對品牌名錄內產品實行動態管理;制定區域公用品牌中農產品的生產管理以及流通標準,建立規范的品牌使用標準,落實品牌保護機制,嚴格規范市場秩序,保護品牌龍頭企業的積極性,杜絕隨便在包裝袋上印上“青海牦?!薄安襁_木枸杞”等字樣就代表青海農產品的情況。
同時,政府應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以區域的資源條件和產業特點為基礎,深入挖掘和整合農業資源,加強“三品一標”認證以提升產品質量;做好基礎建設,聘請專業團隊,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形象進行設計,包括品牌名稱、標識logo及其他品牌要素的設計;探索品牌發展機制和經營模式,依托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明確區域公用品牌經營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挖掘和鞏固核心競爭優勢,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農產品不僅要暢銷,更要能賣出好價錢,在價格上能體現出自身優勢。以政府為主導,構建電視、報刊、網絡等主流媒介資源品牌宣傳網絡,打造健康的農產品區域品牌形象。對接營銷會、博覽會、節慶活動,做好品牌營銷推介,促進本地品牌農產品的對外交流和發展。品牌管理主體和運營主體做好對接,打造專門電商團隊開展日常運營營銷,促進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平臺從整體上支持青海農產品銷售。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和大數據等現代營銷方式,了解消費者需求,幫助改進農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品牌的宣傳和營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