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和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及區委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建設“六個靜海”目標,通過不斷深化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為鄉村振興凝神,為綠色發展聚力。
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始終把綠色作為發展的鮮亮底色,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為重點、以發展綠色農業為主線,通過不斷實踐與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打造成了“城林相依、水綠相映”生態宜居區的重點環節,成為靜海區“東湖西林”生態格局的重要支撐。
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陳少剛說,“‘十三五’時期,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高標準完成國家生態儲備林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植樹2.3萬畝。園區現有林木面積12萬畝,林地覆蓋率達60%,已成為天津西南部重要生態屏障。每年吸收二氧化碳290萬噸,釋放氧氣260萬噸,吸收各類灰塵雜質300萬噸,對整個天津地區空氣環境質量的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五年間,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固定資產投入27.9億元;招商引資11.19億元,林木苗圃、林下經濟、設施農業等產業更加成熟,生態觀光旅游初見雛形。”
區委二屆十一次全會提出,要加快推進美麗靜海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十四五”期間,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將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高舉“生態旗”、打好“特色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現代化美麗靜海助力。
“十四五”期間,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將繼續打造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天津市休閑農業示范區。同時,繼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因地制宜、鞏固優勢,突出“農業+文化+旅游”、“生產+生活+生態”、“一產+二產+三產”發展特色和功能體系,加強區域農業資源開發和主導產業發展,多措并舉促進轄區內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陳少剛說,“‘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業生態經濟,重點建設五大基地,即林下種植基地、食用菌基地、特色養殖基地、休閑旅游基地和農產品深加工基地,著力構建以儲備林林下經濟為重點的生態產業和立體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實現改善生態環境和調整農林產業結構的雙重目標,達到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增效和鞏固生態成果的多重效果,讓林業經濟成為農民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