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歌聲沿著筆直的馬路前行,綠樹掩映中的前寺莊村呈現在大家面前: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農家院內外鮮花簇簇,三三兩兩的老人在悠閑地聊天。不遠處,君樂寶集團高低錯落的廠房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發光,空氣中彌漫著清草香……
2013年,君樂寶鄉村振興示范區落戶威縣。示范園規劃面積150平方公里,趙村鎮全域及賀釗鎮、侯貫鎮、章臺鎮、七級鎮、高公莊鄉等5個鄉鎮的部分區域,涉及73個村莊,總人口8萬人,計劃總投資60億元,建設5個萬頭奶牛養殖場、1個乳品深加工廠、輻射種植土地15萬余畝。
產業興 村民富
實現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幾年來,君樂寶示范區共計流轉土地4萬畝以上,解放農村勞動力1萬人以上,直接帶動5000戶以上農戶發展標準化種養產業,直接安排3000名以上群眾實現就業。2019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860元。此外,示范區還采取資金入股、小額信貸、認養奶牛、訂單種植等各類方式,引導龍頭企業、規模化種養合作社與大戶分別與廣大農民建立起密切的利益聯接機制,進一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俺們家里之前種了49畝棉花,自己家分的9畝地,租了別人40畝,年景好的時候到年底能收個4萬多。”趙村鎮前寺莊村黨支部書記尹寶久給記者介紹,“那時候村里沒有什么其它產業,全村3539畝土地絕大部分都是種棉花。‘莊稼人耗費的功夫不算錢兒’從三月初到十一月底,尤其是到結花桃拾棉花的時候基本要天天往地里跑,收了棉花更要跑銷路。這份錢掙得著實不容易。”
2014年底,前寺莊村率先將3539畝土地全部流轉給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一開始大伙兒都有顧慮,感覺地不在自己手里不踏實,可現在大家都覺得土地流轉不僅收了租金,也從土地上騰出了手,大部分人都就近或外出打工,收入翻了幾番。”尹寶久笑著說:“從前一家四口天天忙碌,到年底也剩不下什么錢,現在兒子、兒媳在君樂寶打工,兩個人月工資加起來能過萬。守著家門口也能照顧家里。我跟老伴也終于能放心地享上清福了。”
威縣乳業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岳朝軒說,近年來,威縣以君樂寶乳業基地為支撐,打造乳業產業體系,推動“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條,總投資25億元的5個萬頭牧場目前全部運營,乳品深加工廠也于去年投產,年產奶制品16萬噸。如今威縣5個萬頭牧場奶牛年存欄約4.2萬頭,日產鮮奶約450噸;2021年底,日產鮮奶將達到1000噸。
示范區農民持續增收。威縣政府整合財政扶貧資金,為威縣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每人配股4500元加入第三牧場項目,貧困戶成為“優先股東”,每人每年可分紅450元。同時,貧困村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以上。依托君樂寶第三牧場項目創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民入社率、農戶參與規模化經營率均達到90%以上,直接帶動5000余農戶發展標準化種植養殖,直接安排3000余名群眾就業,解放農村勞動力1萬人以上。2019年,示范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0元,高出威縣平均水平30%以上。
生態好 鄉村美
漫步在候貫鎮西王村,筆直的穿村街道,兩側白墻綠樹清清爽爽。走進村民李俊家里,梨樹、蘋果樹碩果累累,散發著清甜的果香。他介紹說:“以前說改廁咱們都不理解,但是自從用上新廁所,家里再也不是蒼蠅滿天飛了。院子里種上果樹,養上花鳥,咱家也成了一個小花園。房前屋后漂漂亮亮,城里的親戚更愛來俺家串門了。人富了,村美了,俺的心里可高興哩。”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示范區人居環境良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現已建成“兩橫兩縱”路網格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健全;示范區所有村莊垃圾、污水、坑塘實現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民旱廁改造率85%,打造了5個省級美麗鄉村重點村、1個省級中心村示范點。建成了80萬立方米的防滲防漏沼液池,通過沼液還田,年減施化肥5000噸。沼渣用作奶牛臥床墊料和有機肥,沼液直通牧草基地,初步形成了奶牛飼養、沼氣發電、沼液還田、飼草種植生態循環鏈和綠色發展。
威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王明慶說:“威縣君樂寶鄉村振興示范區以君樂寶乳業基地為‘發力點’,不斷調整優化,走出一條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前不久,樂源牧業公司區域生態循環項目被評為國家“五個一”示范項目。君樂寶鄉村振興示范區正在示范引領威縣鄉村,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前進。如今,示范區8萬群眾脫貧致富,喜笑顏開,邁向全面小康、鄉村振興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