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門口不誤農活還能抽空做工,一年多掙1萬多元,這是大好的事情呀。”8月14日上午,樅陽縣官埠橋鎮官橋村村民張金華在離家不遠的農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里忙活。此前家庭因病致貧的張金華,如今丈夫身體好了,她也能抽空到周邊企業打工,日子和幾年前相比大有改觀。張金華說,在村里像她一樣幫人做工的人越來越多了。
位于官埠橋鎮的農騰新能源科技公司是一家秸稈回收利用的企業,企業負責人系樅陽人,在官埠橋鎮的大力促進下借著政策東風回鄉辦廠。“鎮里負責人向我宣講政策,‘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民生工程實施對于帶貧企業會有一定優惠,希望我們能夠發揮扶貧帶貧作用,其實我們回鄉創業本質上就是為了帶鄉親。”農騰新能源科技公司總經理何克平說,企業預計年產值2000余萬元,忙時能夠帶動周邊貧困戶30余人。
現在農村里大戶多了、辦廠的多了,大戶、經營主體在自身發展中通過用工方式帶動了一批貧困戶脫貧致富,扶貧帶貧作用十分明顯。“其實這與實施‘四帶一自’民生工程有著直接關系。”樅陽縣官埠橋鎮副鎮長吳凡說,近幾年以民生工程方式推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一方面培育了一批立足農村的經營主體,一方面帶動了一批貧困群眾,不但產業發展有了效果,群眾口碑也得到明顯提升。
天氣雖然炎熱,但是在浮山鎮太平村太平農業發展公司的黃花菜基地內,農戶、貧困戶戴著草帽忙除草。“一般都是100元一個工,多的一年能在基地里面掙一萬多,少的也能有五六千,今年1到7月我們發放用工工資超過了10萬元。”太平村黨總支副書記鮑萬發說,村里成立合作社打造的扶貧生產基地,最主要的效用就是帶動了一兩百戶農戶、貧困戶增收。
脫貧攻堅靠產業,產業興旺帶鄉親。隨著銅陵市大力推進實施“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如今依托各類基地(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能人大戶帶動,部分貧困群眾實現就業脫貧;也有部分群眾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實現了自身致富。記者從“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民生工程實施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獲悉,1-7月銅陵市通過基地(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四帶”共帶動了1.17萬戶貧困戶,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讓7028戶具備條件的貧困戶開展了特色產業的自種自養。
“在推動實施‘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民生工程中我們還尤為注重培育帶貧主體,今年以來已經完善了66個特色產業扶貧園區建設。”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他們將進一步深耕“四帶一自”,通過外引、內育、對接,鼓勵引導更多的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工作中,并將持續優化調整貧困戶自種自養扶持政策,讓“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溢彩流金,在決戰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