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走進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茶家村,農戶們正在忙著采摘葡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支書段志雄告訴記者,目前村里共種植了260畝葡萄,今年的收益預計達到260萬元。
茶家村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村,自治區第一批整村推進的貧困村,2015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213戶953人,貧困發生率為32.4%。
自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幫扶以來,廣東省四會市投入幫扶資金200萬元,實施危房改造補助,落實住房保障,大力發展村級經濟項目。2017年,該村成功脫貧186戶1256人,實現整村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到1.28%。
實現脫貧摘帽后,茶家村通過興產業鞏固脫貧成果。該村共有耕地面積2100多畝,村里通過成立合作社,大力發展臍橙、香芋、葡萄、紅薯種植基地,形成了“春芋夏葡秋薯冬橙”全年無淡季的農業產品矩陣。去年10月,為使富民產業更好地發展,該村與四會市電商平臺建立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簽訂消費扶貧協議,確保農產品不愁賣、有銷路。
走穩脫貧攻堅路,邁向鄉村振興。茶家村借力粵桂扶貧協作,積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美化村容村貌,壯大村集體經濟。如今,從村頭走到村尾,水庫碧波蕩漾,遠處山巒層疊、富有特色的民房,沿棧道觀景漫步成了當地村民的日常活動及外地游客的必選項目。這個曾經的貧困村,通過興產業、打造旅游景點實現美麗蛻變,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路子。
與茶家村相比,高寒山區的富陽鎮洋溪村脫貧難度更大。富川瑤族自治縣因村施策,積極引導貧困戶找準脫貧致富的路子。
洋溪村是“十三五”時期自治區極度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3戶980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富川突出重點,共整合項目資金715.93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讓貧困戶了解扶貧政策,駐村工作隊員蒙炎昌花了3個多月時間,每天翻山越嶺走家串戶,最終動員73戶貧困戶搬到易地搬遷安置點小區。
今年5月,該村6位貧困戶走進富川旺源商務酒店,在完成就業培訓后,他們將在這里上崗。引薦他們的,正是在該酒店任職的同村致富帶頭人張秀珍。讓致富帶頭人帶動就業創收,是富川的脫貧策略之一,如今已見成效。
洋溪村有廣闊的林地,屬于西嶺山自然保護區,當地政府積極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生態保護力度,大力增加護林員公益崗位,從原先的3個增加到80個,每個月工資650元,有效地促進當地貧困群眾就村就近就業。去年,該村順利實現貧困人口脫貧銷號22戶107人,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底的10.1%降至當前的0.9%。
今年,富川制定《脫貧攻堅掛牌作戰實施方案》,成立脫貧攻堅掛牌作戰指揮部,對5個未脫貧的極度貧困村實行全覆蓋掛牌作戰,助力剩余的241戶713名貧困人口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