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17年3月27日)
我國蠶豆種植主要分布在西南、長江流域及西北地區,面積約1400萬畝,同時云南、東部沿海地區還有400多萬畝鮮銷蠶豆。我國蠶豆產區分為秋播區和春播區,西南及長江流域等秋播區蠶豆在秋季播種,來年春夏季收獲;西北等春播區蠶豆春季播種,當年秋季收獲。蠶豆作為水稻、小麥和玉米等作物的良好前茬,在輪作或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別在稻田土壤培肥和病蟲防控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為充分發揮蠶豆在合理輪作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現提出2017年蠶豆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秋播區
秋蠶豆產區分為西南山地丘陵區、長江中下游區和南方丘陵區三個產區。西南山地丘陵區主要包括云南、四川、貴州和陜西的漢中地區,是我國蠶豆主產區之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2%,年降水量950-1200毫米。長江中下游區主要包括上海、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市),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37%。南方丘陵區主要包括廣西、廣東和福建3省(區)。
(一)選用良種
蠶豆品種環境適應性較為狹窄,品種選擇一定要根據品種特點和適宜栽培區域來確定。
1.粒用蠶豆。該類蠶豆主要用于飼料、加工生產,品種不僅要有豐產性、穩產性,還要對霜凍、病害(銹病、赤斑病)等逆境因素具有抗逆性。適宜西南山地丘陵區種植的品種有云豆147、云豆1290、云豆1183、云豆690、云豆06、鳳豆1號、鳳豆4號、鳳豆6號、成胡10號、成胡11號、成胡14號、753-6-3、大板子胡豆;適宜于長江中下游區種植的品種有通研1號、通蠶4號、啟豆2號等。
2.鮮銷蠶豆。該類蠶豆選擇品種時注意早熟或超晚熟的兩極走向,這決定了上市的早晚,越早上市經濟效益越好,越晚上市同樣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此外,除了生育期早晚之外,還要考慮其商品品質,也就是籽粒食用品質和外觀品質,食用品質主要是可溶性糖分、淀粉含量和適口性,外觀品質主要是鮮莢與鮮籽粒的大小,不同消費區域對籽粒大小喜好不完全相同。目前,西南地區適宜種植的鮮銷蠶豆品種有云豆早7(早熟)、云豆324(可溶性糖份高)、云豆315(籽粒種皮鮮綠)、云豆825(大粒)、鳳豆3號(早熟)、鳳豆10號、成胡15號(種皮薄)、成胡16號(可溶性糖份高)、成胡17號(種皮薄)、大白胡豆(大粒)、米胡豆(種皮薄)、成都大白(大粒)。長江中下游區適宜種植的鮮銷蠶豆品種有通蠶5號(大粒)、通蠶鮮6號(大粒)、通蠶鮮7號(大粒)、南通大蠶豆、海門大青皮、慈溪大白蠶等。
(二)整地施肥
前茬為旱地的蠶豆田,前茬作物收獲后視土壤墑情決定是否進行旋耕或免耕直播。近年來,秋蠶豆播種季節多干旱少雨,如果前茬收獲后土壤水分含量在40%以上則進行直播。反之則需對地塊進行旋耕(避免翻犁),并在翻犁之前施用一定數量的農家肥(不低于1噸/畝)或復合肥(10︰10︰10)作為底肥,之后進行翻犁,保證旋耕深度不低于10厘米,旋耕后的地塊可以按照廂面3-5米、溝寬0.3米進行理廂。
前茬為水稻的蠶豆田,水稻收獲后搶墑播種,采取直播或起壟播種。蠶豆稻后免耕直播栽培是在水稻收獲后不進行翻犁(旋耕),按廂寬3-4米進行的廂面種植蠶豆,蠶豆種植所需行距用復合肥(10︰10︰10)在開廂前劃好,溝的寬度、深度視地塊而定,冬春干旱少雨區域,以溝寬0.3米、溝深0.3米為宜,地勢較為平坦且秋季降雨稍多區域則適當增加溝的深度,以溝寬0.5米、溝深0.4米為宜,蠶豆播后在廂面上撒施一定量農家肥后再進行挖溝,挖出的土壤破碎后散播于廂面上。稻田起壟播種主要是在江浙等地勢較為平坦地區,水稻收獲后田間積水較多,將田塊按照80-100厘米的寬度起壟,壟高20-25厘米,壟與壟之間留40-50厘米寬溝。
(三)適期播種
干籽粒蠶豆的生產應避免早秋播種,一般在10月初至11月初播種完畢為宜,以避免蠶豆花期遭受低溫霜凍危害。此外,采用“蠶豆稻后免耕直播栽培技術”種植的蠶豆,最適播期為水稻收獲后15-20天,需要根據田塊的含水情況來選擇具體播期,田塊出現淹積水情況或者田塊已經干涸出現細小裂縫均不是最適播期,稻田起壟種植蠶豆則在起壟后即可進行播種。
(四)合理密植
長江流域秋播蠶豆產區干籽粒生產以中粒種(干籽粒百粒重70-120克)為主,中等肥力的田塊畝種植1.5萬株計算播量,如果蠶豆整個生育期間土壤水分含量保持50%-60%,則可以采取高密度種植(3萬株/畝),可獲得較高的產量。播種方式上旱地可以采取開塘穴播(2粒/穴)或者條播種,“稻后免耕直播”則以水稻稻茬為走向進行播種,1粒/穴。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等區域以大粒種(干籽粒百粒重>120克)類型為主,且主要進行鮮銷生產,畝播量控制在5000株以下。
(五)田間管理
1.合理排灌。采用“蠶豆稻后免耕直播栽培技術”的田塊要搶墑播種,田間水分含量較多的田塊要及時排水,保證出苗是蠶豆獲得高產的關鍵。蠶豆花莢期視土壤墑情安排灌水,以避免花莢期出現大量落花落莢情況,同時保證蠶豆灌漿充分,獲得盡可能高的百粒重。
2.肥料施用。對追肥,貧瘠地塊在蠶豆苗期畝施尿素5-8公斤,促進幼苗生長,早生分枝利于開花結莢。初花期和結莢期畝用復合肥(10︰10︰10)15公斤、尿素10公斤搗碎泡水澆施各1次。對采收鮮莢的蠶豆田,每采收青莢1-2次,根據長勢和苗架情況可用0.3%磷酸二氫鉀+0.3%尿素+0.2%硼肥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3.雜草防治。以芽前除草為最佳,在蠶豆播種后3天以內選擇合適除草劑進行“芽前除草”,切忌在播種前使用滅生性除草劑。除草劑要嚴格按說明使用。蠶豆出苗后盡量避免化學除草,一般在蠶豆現蕾期至開花期之間進行人工除草,松土培土。
4.病蟲防治。該區域主要的病害有銹病、赤斑病、褐斑病、根腐病,蟲害以蚜蟲、斑潛蠅、夜蛾、地老虎最為突出。病蟲害的防治應以“防”為主,“控”為輔。害蟲以物理防治為主,如使用“黃板”、“黑光燈”等措施誘殺害蟲,化學防治次之。
5.適期收獲。干籽粒生產則在蠶豆植株葉片發黃干枯,植株莖稈顏色黃綠失水時用割曬機(4G80)將其割倒晾曬于田間,待整個植株干枯時用脫粒機進行脫粒清選并進行密封熏蒸,以防豆象為害。
二、春播區
春播蠶豆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華北地區,包括甘肅、內蒙古、青海、山西、陜西及河北北部、寧夏、新疆和西藏等省(區)。本區蠶豆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10%左右,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產量約占全國總產的14%。春播蠶豆種植區的共同特點是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隨著“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調減,春蠶豆面積呈增加趨勢。該區以大粒型品種為主,優質大粒型干蠶豆仍然是國際市場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同時有條件的地方適當擴大鮮銷蠶豆生產,可顯著提高種植效益。
(一)選擇良種
甘肅、青海、寧夏等具有灌溉條件的地區或陰濕地區是春蠶豆主產區,以大粒蠶豆品種(百粒重180克)為主,可選擇市場需求好的青海11號、青海12號、青海13號、青海15號、戴韋、馬牙蠶豆、臨蠶2號、臨蠶3號、臨蠶6號、臨蠶9號等大粒蠶豆品種,這些品種也可作為鮮銷蠶豆發展。在青藏高原地區結合地膜覆蓋技術選擇相應品種進行生產,適宜品種有青海13號、青海14號等。
(二)整地施肥
春播區以起壟覆膜為主推技術。為提高抗旱蓄水保墑效果,最好采用秋季覆膜或頂凌覆膜,旱情較輕年份也可在春季播前搶墑覆膜。對秋覆膜和頂凌覆膜的田塊,應及時打開滲水孔,沿壟溝每隔約50厘米用細竹竿等在地膜上打開直徑小于0.5厘米的小孔,以利雨水及時下滲。起壟規格為40厘米寬小壟和70厘米寬大壟依次相間起壟,壟高10-15厘米,然后用120厘米寬的地膜覆蓋壟面,兩幅地膜相接在大壟之上,相接處壓土合縫,并在覆好地膜的壟上和壟溝沿橫向每隔約3米壓土形成土帶,以壓實地膜,形成壟上壟溝全覆膜。
整地、施肥和地下蟲害控制同時進行。對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畝施復合肥(10︰10︰10)15公斤,然后再進行覆膜,對地下害蟲發生頻繁地塊則選用辛硫磷顆粒劑與復合肥混合撒施后再覆膜。
(三)適期播種
及時早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保證苗齊、苗勻、苗壯。
(四)合理密植
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塊,畝保苗1.5萬株左右為宜。按照寬窄行壟溝穴播種植,平均行距55厘米,人工點播一般穴距20厘米,沿大小壟間的溝內開穴點種,每穴下2-3粒,穴內留苗2-3株,可按照每穴2株、3株、2株、3株……依次相間的方式留苗。
(五)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采用覆膜種植的蠶豆點播后隨即用灰土或細砂土蓋住播種穴,以利壓實地膜、預防板結,如遇板結則要及時破除、及時放苗。此外,苗期要特別注意防治根瘤象等蟲害,保證蠶豆出苗率是關鍵,同時苗期對弱苗結合中耕除草畝追施尿素2.0-2.5公斤,施肥時避免讓尿素直接與蠶豆根部接觸,保持3厘米為宜。
2.花期管理。花期加強防控赤斑病、豆象、蚜蟲等病蟲害,并分1-2次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蠶豆花莢期視土壤墑情安排灌水,以避免花莢期出現大量落花落莢情況,同時以保證蠶豆灌漿充分,獲得盡可能高的百粒重。
3.適期收獲。田間80%植株下部3-4層莢變黑、上部莢呈黃綠色時進行收獲。